历史文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A.有利于处理君臣关系 B.有利于保障贵族和平民的利益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D.有利于消除社会动乱与民族纷争2、史载:“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封武王弟康叔于卫,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周公子伯禽于鲁,封王室召公?于燕(当时山东、山西是主要农业区)。由此可见 ①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②亲族封地富庶,战略位置重要 ③分封奠定了武王灭商的基础 ④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3、《千秋兴亡——秦朝》一书中提到:“秦始皇试图将赢氏‘家天下’传之永远的想法,不过是一场白日梦。但他从‘千秋万代’着眼而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却开创了延续2000年的中华帝国的基业。”在此,作者肯定的是A.世袭制B.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D.皇帝制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5、《元史》记载:“至元十三年,初置江淮行省,治扬州。二十一年,以地理民事非便,迁于杭州。二十二年,割江北诸郡隶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统有三十路、一府。”从材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元朝行省的管理区域时有变动 路和府是元朝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 元朝在全国共分设了十个行省,江浙行省是其中之一 元朝的行省设置和调整由中央政府决定A. B. C. D.6、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A.尚书省 B.枢密院 C.参知政事 D.军机处8、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取代了内阁权力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A.①②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9、右边的照片《失陷的大沽炮台》是有“军事报道摄影的先驱者之一”之称的意大利记者费利斯?比特拍摄的照片。据有关资料记载,“他跟随向北京进军的英法联军,拍摄了像城堡一般的皇城和沿途堆积的尸体的一些令人难忘的凄惨照片。担任防守任务阵亡的中国士兵,趴在一个要塞城堡上,旁边摆着他们原始的土炮和弓弩”。这一时期属于 A. 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10、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与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陈先生讲到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1、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八年抗战(1937~1945)相关的是A. 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B.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①肯定全民族抗战功绩以鼓舞全国士气 ②国民政府组织了多次会战③是对百团大战的赞扬 ④认为抗战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A.①② B. 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13、1937年9月中旬,日军逼近内长城,中国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在平型关、雁门关一线组织防御,决心于东线平型关当面与日军决战。9月下旬,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共合作协议派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林彪115师、贺龙120师配合第2战区作战。上述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组织的哪一次会战?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14、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记载:东王称“天父下凡”,召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天父上身”的东王对天王说:“你与东王皆为我子,东王有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洪秀全说“东王打江山,亦当是万岁。”“天父”又问“东王世子岂止千岁?”洪说“东王既称万岁,世子亦当是万岁,且世代皆万岁。”…天父大喜说“我回天矣。”与此则材料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金田起义 B.永安封王 C.定都天京 D.天京变乱15、有观点认为,“农民战争从来只是一种改朝换代的工具,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下列与之结论最为相符的是A. 1859年《资政新篇》的出台 B. 天京变乱成为由盛转衰的标志C. 1856年太平军定都天京 D.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17、1851年和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在中国大地上都发生大规模革命运动。对这两场运动表述正确的是A.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 B.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C.都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D.都尝试推翻清政府,最后被其绞杀18、“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诗词中的暴动执行的是下列哪一次会议的决策?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19、“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下列哪一战争是上述战略方针的体现?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千里挺进大别山 D.三大战役A.图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B.图二: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C.图三: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21.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政治文明发展史,古代的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材料二 始皇:“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东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材料四 世祖皇带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元)赵世延等《经世大典叙最?官制》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四种政治制度? (2)结合材料一分析这一制度的实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对比材料一、三,两则材料反映的两种形式相似的制度在性质上有何不同? ()根据材料三分析制度后来造成了什么问题?汉朝统治者是如何解决的?(5)根据材料四所涉及制度实行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评价这一制度(4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史记》卷五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卷一百七《武安侯列传》:田?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所言皆听”。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摘自《贞观政要?政体》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1)秦朝丞相的职能是什么?从材料一可知丞相的政治地位怎样?(2)唐太宗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如何?他又是怎样做的?(3)根据材料三推知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中的“帝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帝”指的是谁?(4)从三段材料中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材料二: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材料三:《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材料四: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江苏省邗江中学(集团)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新疆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875865.html
相关阅读:高一上册历史寒假练习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