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 )A.个人观念淡漠 B.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C.宗法观念浓厚 D.儒家伦理道德强大2.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据此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社会流动增大”。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形成 B.分封制逐渐瓦解 C.监察制度建立 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3.公元前206年,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赵佗曾任秦朝南海郡龙川县县令。关于他任职龙川县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 B.其职位可以世袭C.其县令职位由南海郡郡守任命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5.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A.皇权被削弱 B.相权得到加强C.中书省独揽大权 D.中书省职能专一6.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7.为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西汉和北宋设置的官职分别是( )A.御史大夫、知州 B.刺史、通判 C.刺史、知州 D.御史大夫、通判8.《皇明祖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材料所反映的有效信息是 A.明朝时期天下庶务繁多B.废丞相,造成各部门之间扯皮,工作效率不高C.丞相制度的废除意味着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高度D.明朝时期由于君主不理朝政,造成大权旁落9.经过不断探索,古代中国的国家管理策略逐渐成熟。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趋势的是( )A.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B.三公九卿——三省六部C.郡县制——郡国并行制 D.察举制——科举制10.中国古代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这种“指令性社会”指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行省制11.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C.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1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公天下”转向“家天下”13.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是( )A.宗法制得以恢复 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C.分封制被彻底取消 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14.广东梅州在北宋太宗至神宗的百余年间,人口从1 500多户增至14 000多户。这些人南迁的主要原因是北宋在宋辽战争中失利。北宋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长期失利,主要原因是( )A.军事实力低下 B.宦官专权,不利于军事C.文官掌握军队 D.加强中央集权,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15.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C.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16.下列各图中能反映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17.近年来,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若电视剧中出现下列剧情,你认为有违历史真实的是( )①《汉武大帝》中汉武帝亲自指挥平定“七国之乱” ②《隋唐英雄传》中,一读书人以科举成名,官至礼部侍郎 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辅佐朝政 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9035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