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易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语文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70分)一、?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冰在地球上的某些地区正在逐渐消失。不能把冰看作是固态水的简单累积。冰不仅储有大量的水,还是保持地球能量平衡、热平衡的重要因素。举个例子:南极洲被冰层覆盖的表面约为1300万平方公里,到了冬季则超过2000平方公里。南极大陆的永久冰层厚度超过3000米,其余都是冰山或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其体积大小在一年中随着四季温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结冰或融冰过程中,可使大量热量发生转换。此外,白色的两极地表会产生镜面效应,反射太阳光,极大地影响着到达地球的辐射。无论是南极还是北极,都对地球气候的过去和未来起着关键作用。水是少数可在相当小的温度区间里改变形态的物质。这是因为水分子间的连接方式既脆弱又灵活。其他物质的分子在温度下降时逐渐集中,但水在降温到4摄氏度的情况下密度即为最大。一个有趣的现象由此产生:水在固态时密度比液态时小,这就是为什么冰总能漂浮在水面上。水的这一特性使地球上的水生生物即使在冰川期冰层覆盖江河湖海时仍能存活下来。地球两极的冰山有着自己完整的生态系统,各种各样的生物就在这里栖息繁衍。浮游植物的觉醒是一切的开端。在光线适宜的条件下,浮游植物在冰面以下大肆扩散,加速冰面融化,进而产生降雨。雨中的有机物质被甲壳纲动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充分吸收。随后,他们又成为企鹅、海豹以及鲸的食物。大型食肉动物虎鲸、北极熊等是这条食物链的最后一环。生活在这个冰世界里的动物是如何取得液态水饮用的呢?原来它们吃下冰块,用腭部将其融化成宝贵的液态水,海豹就是这样生存的。在寒冷的高山上,从冷杉到地衣,不少植物能在抵御了第一阵寒气的袭击后进入深度冬眠状态,直到气候条件再次变得适宜。许多动植物得以在严寒中存活是因为冰雪本身能起到保护层的作用,使动植物与外部极端环境相隔绝。事实上,气候突变对动植物来说才是致命的敌人。2004年秋,250多位科学家聚集到冰岛首都,共同宣布了一个事实:北极、南极以及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冰川的冰都在逐渐减少。极地冰面融化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灾难是毁灭性的。依赖于冰层生活的浮游植物会随之消失,食物链会破坏,北极熊等动物将濒临灭绝。此外,洋流会因海水温度上升而改变,海水将吞噬一个个文明国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推动这项研究的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占到了全球总排放量的30?以上,正是这些气体造成了全球气候的变化。1、根据文意,下列“不能把冰看作是固态水的简单累积”的原因,错误的一项是( )A地球两极及其他某些地方,冰面巨大,冰层深厚,储有大量水资源。B结冰或融冰过程中,大量热量发生转换,有助于保持地球能量平衡、热平衡。C两极地表呈现白色,能产生镜面效应,极大地影响阳光到达地球的辐射。D南北两极冰层无论存在与否,都对未来地球气候起着关键作用。2、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冰储有大量的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是人类生命的重要保证。B许多动植物能够适应严寒环境,但气候突变却会给生物带来灾难。C极地冰面融化将破坏极地生物链,那里从浮游植物到哺乳动物都可能灭绝。D极地冰面融化和海水温度上升,将改变洋流,淹没低海拔大陆。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极、南极以及其他冰川都在逐渐缩小,这是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结果。B极地冰层融化,地球将因失去镜面效应,接受更多阳光辐射而进一步变暖。C极地浮游植物既依靠冰层保护,又加速冰面融化,保护极地需遏制浮游植物滋生。D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应率先承担保护冰层的重任。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2分,每小题3分)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治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塘)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于是明年上计:第二年B.而君反以罪臣:怪罪C.子退而自察:亲自考察D.臣愚, 不能复治东阿, 愿乞骸骨:古时官员自请退职5、 以下六句话全都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做法有关的一组是( )①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②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③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④并会赋敛,仓库少内。⑤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⑥陂池之鱼,以利贫民。A.①③⑥ B.②③④C.③⑥D.②⑤6.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治理混乱,因而受到景公的责怪。B.晏子受到景公责怪后,立下三年治理不好东阿自请死罪的军令状,改道易行,廉洁自?,一心为民。C.晏子重新治理东阿,忠于国事,政效显著,第二年年终考核地方官治绩,景公亲自迎接并向他祝贺。D.晏子对景公错误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决定不再干预晏子治理东阿。7.翻译课文中的下列句子。(10分)(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3分)译文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 (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分)雨晴王 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9. “却疑春色在邻家”妙在一个“疑”字,请简要赏析妙在何处。(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3)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荆轲刺秦王》)(5)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6)大行不顾细谨, ,何辞为?(《鸿门宴》)(7)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记念刘和珍君》)(8)沉默呵,沉默呵! ,就在沉默中灭亡。(《记念刘和珍君》)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4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慧眼识英才陈世豪 1956年8月,“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在北京举行。经华罗庚推荐,陈景润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他的论文。这个报告会是中国数学界元老俊杰云集的群英会,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并非易事。陈景润被分配在数论代数分组,该组的论文宣读大会在古香古色的北京大学的一个教室中举行。站在讲台上,陈景润发现,与会的30多位数学家的目光,全系在他的身上。他,竟然变成了一只受惊的小鹿,不知如何是好。论文宣读一开始,所有准备好的言辞,全部逃遁得无影无踪,头脑一片空白,勉强说了几句,结结巴巴,不知怎么表达才好,猛然记起,应当在黑板上写个题目。转身写完题目,说了一二句,又急匆匆地转身在黑板上演算起来……这就是华罗庚极力赞扬的陈景润么?台下的听众开始摇头,接着,嘀咕开了。当年,陈景润在中学教书,第一堂课也是这样的。思维缜密的数学家,言辞表达委实太让人感到遗憾,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真是急煞人了。满头大汗,背上更是冷汗如洗,台上的陈景润开始痴痴地站在那里,不知该说什么。他的老师,厦门大学的李文清自告奋勇地走上讲台,对陈景润的论文作了补充介绍,但人们仍感到不甚满足。这时,一个魁梧的身影在众人的目光中健步移上台去,喔,是华罗庚,这位中国数学界堪称泰斗的大人物,颇有风度地向大家笑了笑,接着,阐述了陈景润这篇论文的意义和不凡之处,充分评价了陈景润所取得的成果。对于陈景润的这篇论文,1956年8月24日的《人民日报》在报道这次大会时,特别指出:“从大学毕业才三年的陈景润,在两年的业余时间里,阅读了华罗庚的大部分著作,他提出的一篇关于‘他利问题’的论文,对华罗庚的研究成果有了一些推进。”这个评价客观且不乏冷静,陈景润的成果终于得到了公认。貌不惊人的陈景润在宣读论文时出了“洋相”,但他那锐利的进取精神,却使华罗庚深深地感动了。华罗庚是江苏金坛人,家境贫寒,又身患残疾,没有上过大学,精湛的数学造诣和深厚的数学功底全靠自己自学的。当初,只在金坛初中任会计兼庶务,幸有唐培经、熊庆来、杨武之、郑洞荪、叶企荪等人对他的奖掖和帮助,把他调到清华大学工作,并给予无私的帮助和逐步的提携,才使他成为中国数学界的一代宗师。以己推人,华罗庚把期望寄托在仅此见过一面的陈景润身上。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当然我们不鼓励那种不埋头苦干专作嘶鸣的科学工作者,但我们应当注意到科学研究在深入而又深入的时候,而出现的‘怪僻’、‘偏激’、‘健忘’、‘似痴若愚’,不对具体的人进行具体的分析是不合乎辩证法的。鸣之而通其意,正是我们热心于科学事业的职责,也正是伯乐之所以为伯乐。”华河北省易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yi/910090.html

相关阅读:高一语文罗曼罗兰同步训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