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的大小和亮度属于中等,按半径和温度归类属于G1型矮星,有磁场和自转。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包了太阳系将近98%的质量,直径是地球的109倍,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它是唯一可以详细研究表面结构的恒星,是一个巨大的天体物理实验室。但太阳只是银河系内一千亿颗恒星中普通的一员,位于银河系的对称平面附近,距离银河系中心约33000光年,在银道面以北约26光年,它一方面绕着银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又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织女星附近方向运动。
可见的明亮表面称为光球,光球之上是5000公里厚的内层大气,称为色球层,在色球之上是极其稀薄的高温日冕,其范围可延伸到地球甚至更远的地方。太阳的活动来源于其核心部分。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压力超过地球的340亿倍。在这里发生着核聚变。聚变导致四个质子产生一个阿尔法粒子,并将能量释放至太阳的表面,通过对流过程散发出光和热。太阳上每秒钟有七亿吨的氢被转化成氦。在这过程中,约有五百万吨的净质量被释放。
太阳的年龄约为46亿年,它还可以继续燃烧约50亿年。在其存在的最后阶段,太阳中的氦将转变成重元素,太阳的体积也将开始不断膨胀,直至将地球吞没。在经过一亿年的红巨星阶段后,太阳将突然坍缩成一颗白矮星——所有恒星存在的最后阶段。再经历几万亿年,它将最终完全冷却。
距离 149,600,000千米
质量 1.9891E33克
平均角直径 31'59.3"
直径 1,392,000公里(地球的109.3倍)
体积 1.412E18(地球的1,306,000倍)
平均密度 1.41克/立方厘米
发光强度 2.84E27坎德拉
照度 1.27E5勒克斯
太阳常数 1.97卡/平方厘米*分
表面逃逸速度 618公里/秒
总辐射功率 3.88E33尔格/秒
赤道自转周期 26.9天(会合周)
极自转周期 31.1天
内部密度 每立方厘米150克
表面有效温度 5770K
内部温度 13,000,000K~25,000,000K
总辐射功率 3.83E26焦耳*秒
光谱型 G1
色指数 +0.45
目视星等 -26.86
绝对星等 +4.71
年龄 约50亿年
活动平均周期 11.04年
相对运动 向织女星方向19.4公里/秒;绕银心220公里/秒
光球层
光球是一层不透明的气体薄层,厚度约400公里,它辐射出太阳能量的绝大部分。上面的斑点结构称为米粒组织,是太阳热气体云的顶部,大小约为300~1450公里,形状为不规则多边形,持续时间约7~10分钟,有垂直方向的振荡。光球的能量来自不同深度,形成不同温度的表面大气。
色球层
太阳能量经过这一区域自中心向外传递。这一层可见太阳耀斑。耀斑是太阳黑子形成前在色球层产生的灼热的氢云层。在光球层的某些区域,温度比周围稍低(通常是4000摄氏度),这便是黑子。
日冕
日冕是包围太阳的一层发光的高温稀薄气体,亮度很微弱,只有在日全食时和用日冕仪才能看到。这一区域有日饵。日冕最高可达200万K,因高温而不断发出带电微粒向外扩散,称为太阳风。当太阳黑子活动的极大年时,日冕的形状呈球型,而在极小年,两极的方向出现极羽。 日冕的最外面向太空伸展并辐射出从太阳产生的粒子。
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由暗黑的本影和在其周围的半影组成,形状变化很大,最小的黑子直径只有几百公里,没有半影,而最大的黑子直径比地球的直径还大几倍。太阳黑子是由于周围明亮光球背景的反衬才显的暗黑,实际上它们的温度达3800K,比融化的钨还亮热。黑子的重要特性是它们的磁场强度,黑子越大,磁场强度越高,大黑子的磁场强度可达4000高斯。太阳黑子活动呈周期出现,两次极大间的间隔平均为11.2年,叠加有一个为期80年的低幅度的周期。在黑子群周围常出现耀斑,发出的辐射和粒子同地球磁场和电离层相互作用会使地球上的短波无线电通讯中断并出现极光。
地理网有最全面的地理知识,欢迎大家寻找更多对您有帮助的知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1046212.html
相关阅读:高考地理复习方法及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