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
⑴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⑵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撞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⑶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边说.一边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
⑷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
⑸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
⑹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
⑺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⑻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饯去了,我就现在要!
⑼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不朝母干这里瞅上一眼。
⑽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么味儿。
⑾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了,啪一巴掌拍在孩子子的屁股上。娃子哇地一声哭了,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了。
⑿好多双眼睛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带着惊愕、疑惑、责怪、怜悯、叹息,或者其他别样的神色。这仿佛又是一场热闹,这些人聚拢着,不肯离去。
⒀这时一位衣着光鲜的妇人,走到卖冰激凌的面前.要了两支冰激凌。她把其中的一支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快步走到哭泣的孩子面前,蹲了下来,把剩在手中的那支冰激凌递给了他。
⒁给,亮亮,别哭了,妈妈不愿给你买,阿姨给你买。她摸了摸孩子的脑袋,接着说,几个月不见,亮亮又长高了!说完后,她站起采,朝孩子的妈妈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便领看她的孩子走开了。
⒂孩子不哭了,手里举着那支冰激凌愣在那里。一样愣在那里的,还有孩子的妈妈。
⒃走出人群后,那位妇人的儿子也有些不解,他扯住妈妈的衣襟问:妈妈,你认识亮亮?那妇人说:不,孩子,妈妈也不认识。
⒄那你怎么知道他叫亮亮?为什么要买冰激凌给他?孩子依旧寻根究底,想要弄个明白。
⒅妇人笑了,说:孩子,不要问这么多了,等你长大后,妈妈再告诉你。
⒆也许,若干年之后,妇人早已忘了这件事情,而他的儿子也忘记了问母亲答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妇人用智慧为那个陌生的孩子付出爱的时候,这个世界早已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选自《中国青年》,2007年江苏扬州中考语文试题)
6.本篇小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的_______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2分)
【典型误答】动作(行动)
【正确答案】语言
【阅卷笔记】此题考查小说的情节推动线索即小说的写作思路。小孩子提出要冰激凌、妈妈不给买、妇人给亮亮冰激凌、妇人儿子的不解。这些看起来都是我是动作,但是这些动作都是从作者的语言描写中得出来的。文中的每一次对话描写都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7.⑴小说第2小节加点的那个能否换成冰激凌?
【典型误答】不能,那个小孩子根本不知道那个就是冰激凌。
【正确答案】那个不能换成冰激凌,因为用那个表明孩子不知道他想要吃的东西叫什么,也就表明这个孩子从来没有吃过冰激凌,更加符合他家的境况。
【阅卷笔记】此题考查语言的品味。这就要求学生做细腻的分析与体会。冰激凌的制作如此吸引人已经暗示我们小孩对冰激凌的陌生。从全文章看,家境贫困是小孩母亲不他买想吃的东西的原因。误答没有较为深刻而全面揭示出不能换的原因。
⑵第4节加点处作者为什么朋拍不用打?请分别说出理由。(4分)
【典型误答】拍比打的程度要重,一个母亲不会打自己的儿子,只会生气而拍她的儿子,所以不能换。
【正确答案】拍不能换成打,这两个词在表达意思的程度上不一样,打比拍程度要重,所以用拍才能恰当的表现母亲既生气但又不忍过分责罚孩子的矛盾与无奈之情。
【阅卷笔记】此题同第一问是属同一考点。误答能够知道不能换的原因,但是在表述存在严重的问题:一是没有回答出原句的妙处;二是观点错误,一个母亲不打自己的儿子的观点,不是绝对的。
8.第9节和第12节中都写到了周围人的反应,这些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典型误答】不能删去。周围人的反应,引出了衣着光鲜妇人的注意和她的善举。
【正确答案】不能删去。周围人的反应一方面有助于推动事情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用这些人的自私与冷漠来衬托那位衣着光鲜的妇人的仁慈与善良。
【阅卷笔记】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和人物形象的衬托。第9节商场的地理位置介绍和第12节周围的反应营造的社会环境。除了引出小孩母亲的生气和光鲜妇人的出现推动情节发展外,周围人本身也是人物,他们的袖手旁观是反衬妇人的善举。误答只是涉及到问题的一小部分。
9.请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说说这篇小说结尾的作用。(4分)
【典型误答】照应文题、深化主题。
【正确答案】小说的结尾在形式上使作品结构更完整;内容方面能起到以小见大、揭示并深化作品的思想内涵的作用。特别是最后一句话这个世界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阅卷笔记】此题考查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写作特点。不同寻常与文题相照应,为小说画上圆满的句号;为买冰激凌的事让世界变得不寻常是以小见大的写法,表现的是人与人的帮助,是爱、是和谐。误答是套用,不作具体的阐释是非常可惜的。
10.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但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有待关注和帮助。文中这位妇人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不少于80字)(6分)
【典型误答】我们要向妇人学习,帮助比自己更有困难的人,让繁荣的社会更和谐、更美好。
【正确答案】答案示例: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变得更精彩。生活窘迫的弱势群体比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关爱与扶持,所以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像小说中妇人一样,要是自己有这个能力就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阳光与温暖。(言之只成理即可)
【阅卷笔记】此题考查谈体验、说启示。这要求我们的回答既要与选文相结合,又要联系实际来谈感受。误答内容缺乏从选文到自己启示的过渡,对题目的字数规定也没有达到要求。6分题目的文字表达显然是应该打草稿和计算字数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1104812.html
相关阅读:《刘仙洲:新中国初期入党的知名教授》阅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原文
《卖猪肉也要卖出北大水平》阅读答案
《生化学家邹承鲁》阅读答案
《灯下草虫呜》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