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源能源节制观念的培养
1.自然资源利用节制观念的培养。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活质量不断下降。空气、水资源、食品、人类健康等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不断涌现,已成为被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在114个国家自然资源总量综合排序中排第8位,并且有的指标还名列前茅,但人均占有量却很低,如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3,并且由于对土地的过度开发还将继续。因此,在讲授《细胞中的水》时,教师应阐述“我国的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是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109位,我国是13个严重贫水的国家之一”的现状,适时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制用水的意识。
2.能源利用节制观念的培养。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输入,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的使用量越来越大,而工业上利用的能量大多来源于不可再生能源,这成为制约未来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近几年在我国大地方兴未艾的生态农业建设,依据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这一基本原理,通过合理设计食物链,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多级利用,而生产时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投入,实现了使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在节制资源的同时,也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高。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低碳生活的观念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的“能量的流动过程和传递效率”时,根据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的事实,将植物所能提供的能量视为100,引导学生计算两条食物链中“人”所获得的能量最大百分比,第一条:植物→猪→人,“人”获得的能量=100×20%×20%=4;第二条:植物→人,“人”获得的能量=100×20%=20。通过对比,显而易见“人”直接进食“植物”能获得更多的能量,减少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流失,让学生知道缩短食物链可以很好地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从而培养学生多吃植物性蛋白而节制吃肉食性蛋白的观念。
3.生态环境开发利用节制观念的培养。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然而,人类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使这个星球上许多生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将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再也不能不节制地只知索取,不知保护,更不能不节制地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结合教材《生态工程》专题的学习,首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球需要我们的细心呵护,需要我们有节制地对生态环境进行开发和利用,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通过发展“环境友好的技术”来重建人类和地球母亲的良好关系;其次,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运用生态工程技术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节制资源的消耗,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二、现代生物技术应用节制观念的培养
现代生物技术作为二十一世纪新兴产业,人们享受到了它们带来的诸多便利,并期待着它们在防治疾病、提高营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满足生育需要、延长寿命等方面带来更多的福利。与此同时,人们也已经强烈感受到了生物高新技术对传统道德观念和伦理体系形成的挑战,看到或预感到了由此引发的许多社会和法律问题。其中,人类基因组研究、基因治疗、辅助生殖技术、生育性克隆技术、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器官移植和转基因技术等重大生物技术领域存在较多的伦理问题,引发社会普遍关注。转基因技术有可能会造成濒危物种的灭绝,影响生物多样性,可能造成生态灾难;进化过程人类的介入,打乱了自然进化的规律,破坏了自然法则;一些国家或组织无视国际条约对生物武器的禁止,进行生物武器的研究与制造,这些安全性问题对人类和自然造成了巨大威胁。
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模块学习,学生认识到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具有操纵生命活动、干预自然进化的力量,可以说,几乎在其所有生物技术领域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负面效应,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该”与“不该”发展、“应当如何”发展的问题。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辩证地认识现代生物技术这把“双刃剑”,让学生意识到节制地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终认识到生物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人类应正确面对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和安全性问题,既不能忽视它给人类造成的威胁,也不能因噎废食。我们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造福人类,同时具备有节制的观念,避免出现因滥用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
三、生理欲望节制观念的培养
高中时期是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背景下,许多高中生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学习处境、家庭状况等因素表现出各种心理问题及困扰,极易受到网络、手机、游戏、烟草、赌博、毒品等的诱惑而上瘾成癖,不能自拔。例如,在讲授《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时,通过有意识地拓展“成瘾”机制,让学生认识到成瘾行为是一种额外的超乎寻常的嗜好和习惯,这种嗜好和习惯是通过刺激中枢神经而造成兴奋或产生愉快感而形成的,如吸毒、吸烟、酗酒、赌博等病态的成瘾,对个人身心健康以及社会危害极大。个体不可自制地反复渴求从事某种活动或滥用某种药物,即使这样做会带来各种不良后果,但仍然无法控制以致越陷越深。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重点强调网瘾、手机瘾等成瘾行为正在向大众生活渗透,对现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一些危害不严重的成瘾行为,如网瘾、手机瘾等一般可以通过意志力控制,从而培养学生节制使用网络、手机,自觉抵制烟草、赌博、毒品等的观念,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和自控力。
四、生活饮食节制观念的培养
中学推行健康饮食教育,普及营养与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健康饮食习惯,这些对中学生物教学是有益补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讲授《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时,可紧密联系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如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又缺少运动时,就有可能导致肥胖;体内脂肪过多,将增加内脏器官尤其是心脏的负担;胆固醇在许多动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饮食中如果过多地摄入,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积,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等。因此,在日常膳食中节制摄入脂肪类食物和高胆固醇类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的过量摄入,能有效预防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
又如,在讲授《血糖平衡的调节》时,结合糖尿病的致病机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指出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启发学生探讨人们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与糖尿病高发的关系,以及如何防治糖尿病。在探讨中,学生理解到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与人们的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合适的膳食安排与适量的体育运动能有效避免糖尿病征的形成,糖尿病患者应节制进食糖类食物,减少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适量增加高纤维及淀粉类食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形成节制饮食的观念,培养学生健康饮食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五、药物使用节制观念的培养
药物滥用一般是指违背了公认的医疗用途和社会规范而使用任何一种药物。凡是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滥用。这种使用往往是自行给药,因而对用药者的健康和社会都会造成一定损害。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5月21日发表文章呼吁应对全球耐药感染问题,并援引英国JimO’Neill爵士本周发表的《全球抗菌素耐药回顾》报告及建议,指出在当前抗生素用量约占世界的一半的中国,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50年每年将导致100万人早死,累计给中国造成20万亿美元的损失。例如,在讲授《抗生素》内容时,引入上述研究成果,使学生认识到抗生素是最容易被滥用的药物,应对抗生素耐药性带来的健康威胁,世卫组织建议,对于公众来说,应考虑是否真的需要用抗生素治疗;医生开了抗生素后要用完全程;不要把没用完的抗生素给别人用。世卫组织还建议医生应“仅在必要时有选择性地开药;支持新型抗生素的研发,这样一旦旧药无效时可以取而代之;支持全球公众宣传活动,让患者和同行了解耐药带来的问题和后果”。
此外,还应警惕另一种药物的滥用,即长期使用过量具有依赖性潜力的药物,而这种用药与公认医疗实践的需要无关,导致了成瘾性以及出现精神混乱和其他异常行为。如在讲授《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内容时,应让学生明确毒品和心理药物的区别与界定,阐明心理药物的类型、作用以及危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做到拒绝毒品,节制使用心理药物。
总之,节制作为我国的传统美德,不仅要求在生活中要“节俭”“节约”“节用”,在思想上也必须做到“克己”“制欲”“适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素材和实例在课堂中适时地渗透节制思想,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节制意识,养成节制美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做一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自修自戒的真君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1111396.html
相关阅读:分析“问题切入”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