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物教学情境八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所谓情境,是一种形象环境的表现,如光线、颜色、声音、气氛、教学设施等。情境教学则是一种把科学教育和艺术熔为一炉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认知活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产生一个巨大的教学力量。

一、创设故事情境

青少年大都喜欢听故事。在教学中,教师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述一些历史事实、名人轶事等,很容易使他们溶入故事情境之中,徐徐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新知识的渴望性。

如讲“传染病”这节课时,给学生介绍生物史上发生过的这样一件感人事实;在南太平洋海茂密的热带丛林里,隐藏着一个美丽的小岛国----费德希岛。岛上居民们世世代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几乎与世隔绝的田园生活。1875年,费得希国王带着家属去澳大利亚旅行。归来的路上王子突然病倒了,患的是澳洲大陆上每个孩子都没得过的传染病----“麻疹”。国王和家属回到小岛上后,由于这里的居民毫无抵抗力,麻疹便在岛上横行无阻地流行起来。很短时间内,小小岛国居然增加了四千多个坟墓,死了全岛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传染病为什么能够流行呢?今后我们遇到传染病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娓娓动听的故事,吸引了学生注意力,也造成悬念,学生急于知道答案,为讲解新知识铺平了道路。

二、创设谜语情境

谜语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智力的潜在因素。中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猜谜语。课堂上,教师适当出一些通俗易懂的谜语让学生猜,一方面寓教于乐,调动广大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保持一种乐学情绪,另一方面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如讲“原生动物门”这节课时,先让同学们猜谜语,“小小鞋儿水中漂,满身遍体长纤毛,显微镜下细细看,扭转身子倒着跑”(打一动物)。当老师念完谜面时,教室里立即沸腾起来,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言。当找到答案时,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原生动物门的代表动物----草履虫被烘托出来。同学们很快对草履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之中。

三、创设歌谣情境

歌谣语言精练、优美,想象丰富,贴切、琅琅上口,带有诗情画意之感。学生喜爱听,也喜爱传诵。因此,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歌谣来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习情感,提高课堂效果。

如讲“节肢动物门”蝗虫这节课时,先采用歌谣来教学。“蝗虫,蝗虫;象条凶龙。凶龙一过,十家九穷。”同学们的情绪迅速被调动起来,个个议论纷纷,昔日的蝗灾仿佛就在大家眼前。“蝗灾每爆发一次,成片的庄稼颗粒无收,草地被毁。给人类和家畜带来可怕的灾难。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消灭蝗虫?这就需要我们从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学起。”同学们的兴奋点立即转移到新课当中。在他们积极有效的配合下,教师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四、创设音乐情境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重要的多。”在各门艺术中,最富通感功能的要数音乐,它以独特的音符、旋律、节奏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往往使人屏气入境,由境生情,情感交融,乐趣无穷。

如讲“生殖”这节课时,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曲子。在悠扬、舒缓的乐曲声中,同学们渐渐随唱起来。音乐停止后,教师问道;“同学们刚才听的是什么曲子?”同学们踊跃回答;“世上只有妈妈好。”“对,妈妈是伟大的,我们每人都有一个好妈妈,她为了我们能够好好学习而不辞劳苦地工作着,耕耘着。可谁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怎样在母体内形成呢?”本节课把音乐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为课堂教学创造了一个和谐、庄严、美好的学习氛围,而且加强了德育功能。

五、创设直观教学情境

教师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如实物、挂图、模型、投影、录相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可以把知识由静止化为动态,由深奥化为浅显,由抽象化为具体。从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使其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如讲“鸟类的多样性”这节课时,课前,教师把鸟的挂图张贴在墙壁上,鸟的模型放在窗台上。当同学们一走进实验室看到有的鸟在空中翱翔,有的鸟在陆地上奔跑,有的鸟在水中嬉戏,仿佛进入鸟的天堂。大脑马上兴奋起来,许多疑问随即产生:“这是什么鸟?”“这些鸟的嘴为什么有的、有尖的?”“这种鸟的翅膀这么长,是不是飞的最快最高的鸟?”在同学们质疑问难中,鸟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相适应的教学目标逐渐暴露,并且在教师的启发下得以实现,本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创设实验情境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去观察、思考、想象和推理,从中发现和掌握其规律。整个实验过程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又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如学完根、茎、叶几章之后,教师为学生创设如下一个实验情境:一个地方因遭受洪涝灾害,水被污染,不能饮用,请你制取少量的饮用水。下一节生物课时,有的同学带来了红薯、土豆等变态根、变态茎榨取的汁液;有的同学带来了甘蔗、仙人掌等榨取的汁液;还有的同学带来了在太阳下把塑料袋罩在盆栽的植物上,利用蒸腾作用制取的水。通过这个实验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利用,并且发挥了他们的智慧和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能力。

七、创设“角色”情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台上站,学生台下看。这种模式严重阻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干扰学生的主体地位。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接触到创造性劳动时,他们对知识才会觉醒起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角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深刻变化。正由“观众”走向“演员”。教师应为他们提供大量自我发挥,自我表现的机会,争取让教师的讲台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

如讲“骨折和骨折的急救”时,教师让一名同学充当“运动员”的角色,在跑步过程中,突然摔伤了,并且发生骨折,发出“哎吆、哎吆”的痛苦叫声。然后找两名同学拌演“急救队员”的角色,赶快拿着准备好的棉花、纱布、夹板和绷带为“伤员”进行包扎。在惟妙惟肖的表演中,同学们轻轻松松学到了急救知识,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习动力。

八、创设课外活动情境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这就要求我们尽快培养出掌握科学技术的接班人。生物课外活动具有科学研究的基本雏形,富于实践性和创造性。这种活动,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和自由的空间,这样的空间也是一种生动活泼、心情舒畅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其兴趣之高自不待言。

如讲“环境保护”这节课时,让学生结合本市的三大支柱产业----造纸、皮革、玻璃钢的生产过程,调查一下造纸排出的黄水、制革排出的臭水、加工玻璃钢用的玻璃纤维,对植物、动物及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同学们经过实地考察,基本弄清了它们各自污染的情况,写出一些很有见地的小论文,并向社会方面做出宣传,扩大了环境教育的影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1117406.html

相关阅读:分析“问题切入”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