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先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然后指出了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应用上存在的三个问题,最后强调了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微课;指向性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铺天盖地而来,席卷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适应中小学教学的“微型视频教程”(简称“微课”)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师生喜爱。
一、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应用微课
(一)选材精要,提升效率
微课的选题不是大而泛的,教师不能完全地按照课本的内容进行照本宣科,而必须选择重要的知识点,针对用语言和文字无法表达的内容进行选材。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的有丝分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进行教学,如播放关于有丝分裂的视频详细解释,从而强化学生对于有丝分裂的认识。
(二)把握质量和数量
微课的选题,尤其是教师在新知识点的讲解上,更要把握质量和数量的平衡。对于某个重要的知识点,不宜试图在一个微课里面全部讲完[1]。比如,光合作用,就分为发现史、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四部分进行讲解,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光合作用这个知识点,层层递进。
(三)强调重难点的突破
教师授课过程中,强调重点分散,难点突破,要让学生易于接受。因此,微课在制作过程中,就要针对课程的需要对于某一个精彩环节进行展开。例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高考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教师如果能够在微课当中就把能量流动的去向、传递效率和特点讲透,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四)课前发布、课内巩固、课后强化
学生对于课程的难点、重点,通过微课进行预习,在上课过程中得到解疑,课后进行巩固、反思。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提高了学生成绩。比如,教师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的新课讲授之前,就提前给学生提供了两个微课,一个是“氨基酸的结构与种类”,一个是“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那么这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就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寻找答案。
(五)强化对各类型题材的指向性
微课短小精悍,指向性极强。因此,在微课的制作中,教师必须对知识点和题材的指向性,加以强化,以解决在高中生物总复习阶段,因学生知识层次不同,而对学习内容的不同需求[2]。如细胞呼吸,教师可以制作三个微课。第一个微课重在阐明有氧呼吸过程,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特点,解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由此概括出细胞呼吸的概念及意义,属于记忆层次。第二个微课通过曲线图分析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内因、外因,属于理解层次。第三个微课重在分析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属于推理应用层次。教师通过多层地分解,既夯实了基础,又适度拔高。
(六)借助微课强化实验教学
微课的出现,突破了实验场地、器材、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一些需要时间较长的实验,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来直观表述。如一些错误实验操作引发的实验事故,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来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重过内容
很多的微课以搞笑的声音和图像作为吸引学生的手段,违背了微课“传道授业解惑”的初衷。有一部分的微课存在以“幻灯片的身体”,穿上“微课的衣服”,通过形式来替代内容,简单地讲解,没有体现出微课的特点和作用。
(二)课程规划不足
教师在微课使用过程中,会存在定位不准的问题。教师对于课程的规划,重难点的把握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对微课的认识不够,将其规划为课堂的网络化、视频化,脱离了微课重在选题,重在突破的初衷。同时,教师对微课试图要解决的问题,也缺乏深入研究,往往是泛泛而谈,学生也只能随意听听,弱化了微课的作用。
(三)忽视课前预习
现阶段教师对微课的应用,多数集中在重难点的解决和题目的讲解,有意识地针对生物课前预习而发布的微课较少。学生的学习较为繁杂,教师为了“架好梯子”,应强化课前预习微课的制作,尤其重在如何解读课本的内容,使得课堂的45分钟得到高效使用,提升学习效率[3]。
三、结语
微课的出现和应用对传统教学形式做了有益补充。微课的出现既有利于提升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率,也加快了教师的教学进度,增加了课堂上师生的交流时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1151604.html
相关阅读:迄今最早大型复杂多细胞生物化石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