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卖松人
于武陵①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②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③尘!
注释:①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士。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②翠楼,泛指富贵人家。③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
12.(7分)
①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前两句写到了卖松人到都城长安卖松树,虽为求利,但心思独特。
B. 第五句写松树虽叶瘦却曾顶风傲雪,介绍了松树的特点及其经历。
C. 第六句写松树花色浅淡而缺少春意,暗含着作者对此的委婉批评。
D. 第八句写出了松树遍售于六街而无人购买、徒蒙灰尘的无奈际遇。
②第二联中的“寒涧”一词有什么作用?(4分)
13.作者借“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两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请举例谈谈你对这类现象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赠卖松人》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
12.(1)C [3分。“暗含着作者对此的委婉批评”错,作者对松树没有批评。]
(2)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艰苦;与下一句中的“翠楼”形成对照;为下联的“瘦叶几经雪”做铺垫;暗示了松树难以得到权贵的喜爱。[本题4分。共4个要点,每点1分。答“交代了上句‘怜君意独真’的理由”,可充抵后三点中的一点,得1分。]
13.[本题10分。“社会现象”表述准确,4分;举例恰当具体,2分;能分析事例的价值、论述这种现象的危害等,2分;表达准确、简洁、有条理,2分。]
社会现象表述示例:
①这两句以桃李受喜爱、松树无人买的现象,反映了权贵们只看重趋时媚俗的阿顺之人,(2分)正直有才能的寒士(人)不被任用(或屡遭打击)的社会现实。(2分)(举例可写寒士不被任用,也可写正直之人遭受贬谪。)
②这两句以桃李与松树境遇的对比,揭示了长安的富贵之人只看重人(或物)的外在魅力,而忽略其内在的价值,(2分)致使有德有才之人(或有美好内涵的物)被冷落的社会现象。(2分)
【卖松解析】
唐代的长安是高门贵族豪华竞逐的地方。买花是当时贵族社会的一种风尚。“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利之所在,人必趋之。在待价而沽的浓香艳色中,居然连“瘦叶”、“淡花”的松树也出现了;于是诗人产生了感慨,叹息卖树人这种行为的不合时宜。
诗题为“赠卖松人”,就从卖松人这一角度来着笔。卖松人把松树做为商品送入市场,和夭桃?李去竞争,意在求利,结果却不能达到目的,这件事的本身就具有讽刺意味。诗人借题发挥,用婉而多风的语言寄托了自己的情愫。
《赠卖松人》阅读答案
本来,松树是耐寒的树木,生长在深山大谷之中,葱郁轮?,气势凌云。人们称赞它有崇高的品德,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卖松人为了求利,才把它送到长安,希望“卖与翠楼人”。这些富贵人家看惯了宠柳娇花,对松树的“瘦叶”、“淡花”的外表,是不屑一顾的。这样,松树崇高的美学价值在这种场合之中,就不会为人们所认识。翠楼人不爱寒涧树,卖松人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的社会需要很不一致。即使松树得售于翠楼人,这时,它失去了原来生长的土壤,又怎样托根呢?在微婉的词句中,表明松树是大不该被送到长安来寻求买主。
诗人慨叹的是长安只能够欣赏夭艳的桃李,松树的价值当然不被认识;但是卖松人不卖春花,只卖青松,似乎是认识到松树的美的价值了,可惜他不懂得这个社会。无怪乎所得的结果,只能使寒涧青松徒为六街尘染而已。
用意很微婉,松树也只是一个比喻。诗人所讽谕的是:一切象松树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决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的人的重视,因为他们所需要的是象桃李一样趋时媚俗的人。这首诗对当时的社会是讽刺,对卖松树人是晓谕,是劝告;而那种不希求荣利的心情,却是诗人的自寓。
据《唐才子传》称:“于武陵名邺,以字行,……大中(唐宣宗年号,公元847─860年)时,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这个决弃了长安的荣名利禄的人,因为平素有所蓄积于心,通过卖松这件事而写出了这首别具一格的讽刺诗来。
此诗用意很微婉,松树也只是一个比喻。诗人所讽谕的是:一切象松树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长安来谋求出路,决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的人的重视,因为他们所需要的是象桃李一样趋时媚俗的人。这首诗对当时的社会是讽刺,对卖松树人是晓谕,是劝告;而那种不希求荣利的心情(无奈、怨愤),却是诗人的自寓。
六街三市【解释】:六街:唐代长安城中的六条大街;市:古代称早晨、中午、傍晚为三时之市。泛指大街小巷。
《赠卖松人》阅读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1160503.html
相关阅读:《崔浩字伯深》阅读答案及翻译
《潘将军失珠》阅读答案及翻译
《冷泉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