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12分,每小题3分)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辨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卫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①,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日: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铁盐。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也?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服罪当死。上善其诘。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②。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③,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而去。军行郡国,所见便宜④以闻,还奏事。上甚悦。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⑤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⑥,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选自《汉书》)
注:①制,帝王的命令。②?,用作通行证的帛。③传,凭证。④便宜,利益、好处。⑤横草,使草倒下。⑥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终军,字子云,是济南人。年少好学,因为有口才博学擅长写文章在郡中闻名,他十八岁时,就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听说他有特殊的才能,招他到郡府接受遣送,非常惊奇他的才能,想与他结交,终军给太守行了拱手礼后就离开了。终军到长安上书谈论国家大事,汉武帝认为他的文章与众不同,往命他为谒者给事中。
? 元鼎年间,博士徐偃被派出巡视风俗民情,他假托皇帝的命令,在臆东、鲁国一带熬盐炼铁。回到朝中上奏,调任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弹劾徐偃假托皇帝的命令,危害极大,依法应判死罪。徐偃认为按照春秋大义,大夫出疆公干,有关国家安定,万民生存的事情,可以独断专行。张汤能施加法律,却无法驳倒他。皇帝下诏让终军审问,终军责问徐偃:古时候诸侯各国,国情民情不同,百里之间就不通消息.时常有访问会盟的事情,国家的安危,瞬息万变,所以可以不受君令而便宜行事;现在天下统一。各地风习都一样。你在国家疆域之内巡视,反而说是出疆,这是为什么?况且盐铁。那些郡都有积蓄,(熬盐炼铁)国家:也不能靠它得到好处,你却拿可让国家安定万民生存为借口,这更是为什么?又质问他:胶东南近琅琊,北接北海,鲁国西靠泰山,东有东海,从四郡得到盐铁。徐偃估计四郡的人口数目,田地数目,日常用具器物食盐,不够用来同时供给二郡吗?你竟然假托皇帝的命令作威作福,来迎合百姓的心意,求取个人名誉。对这样的作为,皇常一定要加以惩罚。徐谣理屈词穷,承认有罪该死。皇上十分高兴。
当初,终军从济南步行进函谷关,守关官吏给他一块布帛凭证。终军问:拿这东西有什么用?那个官吏说:这是返回的凭证,回来时应该拿它合符。终军说::大丈夫到国都游历,决不返回。丢下凭证就走了。终军巡视郡国,把他见到的对国家有利的事记录下来,返回后上奏皇上,皇上十分高兴。
? 当委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主动请求说:我没有驰骋疆场的功劳,却能担任宫中侍卫,白吃了五年俸禄。边境时常有警报,我应该穿上坚甲拿起利器,冒着流箭飞石,冲锋在前。我愚钝不熟悉军事,今天听说要派遣赴匈奴的使者,我愿意振作精神全力以赴,辅佐使者,在单于面前讲明是非利害。我年轻才能低下,不熟悉位臣之职,不足以胜任使者之职,自己心中有难以承受的郁闷怨恨(对自己)。皇帝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升为谏议大夫。南越与汉朝和亲,皇帝就派终军出使南越,去说服南越王,想让南越王来朝拜,作汉王朝的诸侯国。终军主动请求说:我希望得到一根长绳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弄到朝廷来。于是终军前往游说南越王。南越王听信了终军的话,并且答应举国附属汉朝。南越宰相吕嘉不愿归顺汉朝,便发兵攻击南越王以及出使南越的汉朝使者,南越王和汉朝使者都被杀了。终年死时年仅二十多岁,所以世人称他为终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1173523.html
相关阅读:《冷泉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崔浩字伯深》阅读答案及翻译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潘将军失珠》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