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采取与学生认知水平相近的教学手段,能较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符合学科特点、姿态动作幅度适当、不刻意追求华丽夸张效果的手势语言很值得我们推崇。教师在课堂上正确使用手势语言,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质量。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广泛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同时,仍然不可忽视手势的作用。
教学案例一:氨基酸的结构
在讲解完氨基酸的结构后,为使学生牢固掌握,教师作了如下处理:
师:(两臂侧向平伸)大家看,如果把我的身体当做一个氨基酸分子的话,我的躯干相当于氨基酸的中心碳原子,我的两只手相当于氨基和羧基,我的两条腿就是一个氢原子,头部相当于R基团。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头部特征加以区分,而不同的氨基酸是通过R基团区分的。
生:(学习老师的姿势,巩固知识)
点评:高一学生缺乏有机化学知识,所以氨基酸的结构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这个简单的活动,使得学生对氨基酸的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R基团对于氨基酸种类的决定作用。教师通过以上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学案例二:DNA分子结构
在讲完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脱氧核苷酸的简式:
师:(两臂侧向平伸,然后左手小臂弯曲,如上图所示)我的左手相当于磷酸,躯干就是脱氧核糖,右手是含氮碱基。
生:(学习老师的姿势,巩固知识)
……
在学生自学了DNA的分子结构后,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DNA的结构特点,教师组织了以下活动。
师:请中间过道的两列同学起立。
(过道两侧两列同学起立)
师:大家还记得刚才我用怎样的姿势来模拟脱氧核苷酸的吗?请你们做出来。
(学生做出姿势)
师:这就相当于DNA的两条单链,大家思考一下,这两条单链之间如何连接呢?
生:通过相邻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
师:很好,请这两列同学也通过“氢键”连起来!
(有的同学一时懵了,反应快的同学一下子就明白过来,背朝黑板,并与相邻的同学把右手拉起来)
师:大家注意观察这两列同学的排列方式,你能说出DNA的哪些结构特点吗?
生:两条单链反向的,磷酸和脱氧核糖排列在外侧,碱基对排列在内侧。
点评: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首先利用身体姿势模拟了脱氧核苷酸的结构,让学生对于脱氧核苷酸的三个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清楚了,接下来,通过一个妙趣横生的活动,让学生在自学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自己概括出DNA的结构特点来。这样处理能使学生对DNA的结构特点认识更清楚,记忆更深刻。
案例三:同源染色体
虽然用多媒体课件投影播放了“减数分裂”的动画,但学生在理解同源染色体的时候,还是比较吃力。在突破这个难点时,我让学生观察我的左右手上相同名称的两根手指,以引导学生明确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大小、着丝点的位置上的各个特征,这样学生很快就领会了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案例四:染色体组
在讲解二倍体时,可用双手10只手指来帮助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某生物体体细胞中有10条染色体,两两配对成5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两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即有5条非同源染色体,这5条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非同源染色体(一只手上的五只手指)即一个染色体组。接下来,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一边跟着比划,一边体会有关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点评:同源染色体和染色体组是高中生物中的核心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用手指来类比染色体,再配合一定的手势动作,使学生对于同源染色体和染色体组的概念以及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感悟:新课程强调关注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在同一平台上,师生之间要像朋友一样。生物教学中手势的运用正是给了我们一个和学生拉近距离的机会,师生都能参与到手势活动中来,在“举手投足”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下,突破了重难点,实现快乐学习。相比较其他直观性教学手段,手势无需课前准备,它可以将眼看、手做、脑想、口说、耳听、身动等多种感官的活动融为一体,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参与欲望,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高效展开,加速对知识的理解和构建,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118853.html
相关阅读:高三生物复习必修二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