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崧舟
有一个老头带着他的儿子上市场买回一头驴。买回来之后,老头在前面牵着驴,儿子在后面跟着驴,慢慢悠悠地向着走,一路无话。没想到半路上碰到一个瘸子,这个瘸子一看,特别地激动,指着那个老头就说:“你这个人怎么那么傻?你自已掏钱买的驴,自个儿不骑,牵着走?”那老头一听,有道理,自己买的驴干嘛不骑呢?“来,儿子,你上来!”儿子翻身上去。于是,老头在前面牵着驴,儿子骑在驴上,慢慢悠悠地向着走。走着走着,碰到一个老头,那老头看了非常生气,指着那小孩就说:“你这个人啊,像不像话?叫你老子给你牵驴,你自己却坐在驴上面。你怎么、怎么忍心这样骑?”那老头一听,也是。“得,儿子,你下来,我骑!”于是,儿子在前面牵着驴,老头骑在驴上,又慢慢悠悠地向着走。走着走着,又碰到一个抱小孩的妇女。一看,气不打一处来,指着老头就说:“你这个做父亲的,你怎么那么狠心?你孩子这么小,你自己在上面骑着驴,却让孩子牵着驴?你这做父亲的也……”这老头一听,也是啊!“得,儿子你也上来!”二人都上去,骑在驴上又慢慢悠悠往前走。走着走着,又碰到一位老太太。那老太太更生气,拄着拐杖就对驴上的父子俩说:“这驴是不是你们的?是不是你们掏钱买的?自己掏钱买的驴,你们两个人骑在驴背上,还不把驴压死?”这老头一听,这怎么办?两个都下来不行,儿子上去不行,我上去不行,两个都上去也不行,得,儿子,我跟你一起抬着驴回家!
老师们,讲了一个笑话,笑过之后,可能大家都有所感悟,我说的这个抬驴的人是谁呀?在坐的各位都有同感,讲的就是我们这些语文老师。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感受:语文难上,做语文老师真难啊!很多老师都说:“越教到后来,越感觉不会上课了。”有人说:数学课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课,模模糊糊一大片。你这么模糊来模糊去,模糊到最后你姓什么叫什么都不清楚了。这个里面,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我们语文教学研究,“婆婆”太多。那些专家、学者、权威对语文研究的兴趣非常浓厚,深度非常利害。五十年代语文强调文学性,六十年代语文强调思想性,七十年代语文强调革命性,八十年代语强调文工具,九十年代语文强调人文性,二十一世纪语文强调语文生命性。语文还有什么整体性、基础性、情感性、形象性……这个性那个性。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婆婆”们对语文的“性”特别感兴趣,于是我们的语文老师特别容易受到“性骚扰”。所以,面对各种纷至沓来莫衷一是的“性”,语文老师也不知道语文到底姓什么,叫什么。从主观上面来说,我觉得语文老师对语文的属性,对语文的功能,对语文的特征缺乏一种内在的觉悟,缺乏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属于他自个儿的那种理念,那种精神,那种把握。
如何走出困境,如何使我们的语文的教学走向一条阳光大道。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经常跟我说这样一句话:当前的语文教学两句话,八个字“删繁就简,返朴归真”。尤其是返朴归真,我们不要被各种纷至沓来目不暇接的这个理论,那个学说给弄模糊了。我们要有自己的“真”,有自己的“朴”。语文教学千变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我们所要返的“朴”,所要归的“真”。老师们,“朴”在哪里,“真”在何方?我建议大家都静下心来,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全神贯注、专心致致地读一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尤其是《语文课程标准》当中关于语文课程的理念那一个章节。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这是我们语文界近五十年的改革,探索、挫折、徘徊、误区等等之后,所积淀下来的智慧的结晶。为了这样的一笔财富,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今天我想围绕“语感”的话题来展开语文教学当中的一个真谛。课程标准里面有这样一段话:语文课程必须高度重视汉语语言文字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和良好语感的培养。汉语语言的特征文字,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良好语感的形成,这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具有“朴”和“真”的意义上的教学理念。说到语感,我就非常的自豪。因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语感”这个术语的,是我的同乡,上虞人,夏mian尊先生。夏mian尊先生可能大家不怎么熟悉,但是,我说另外一个人大家可能就知道。这个人就是叶圣陶先生。夏老和叶老是两亲家。叶老的儿子叶知善跟夏老的女儿是夫妻。夏mian尊先生还翻译过一本非常著名的小说,叫《爱的教育》,是意大利的一个作家写的。他是第一个翻译的。上海有一个爱的教育基金会,他们每年要在上海市评选金爱心奖的中小学老师。不是开玩笑,那些评上金爱心奖的中小学老师奖品,是一颗真的用金子做成的心。他们每年都要到上虞的春晖中学去寻根。为什么呢?因为夏mian尊先生的故居就在春晖中学。夏mian尊先生对语感有一个富有“语感”的描述。尽管他没有下过一个非常科学、精确、严密的定义。但是,他的这一段的描述,我相信对我们的老师了解把握语感是一个什么东西,会有帮助。夏先生说:“在语感锐敏的人心中,赤不但解作红吧?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田野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吧?在语感锐敏的人当中,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有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无限的希望等等说不尽的志趣。见到落叶二字就会有寂寥了、伤感、落魄等等道不清的意愿。这是什么?这就是语感。去年下半年,我在华东师范大学参观国家级骨干教师的培训,有一回,我们请来了《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华东师大中文系的著名教授巢宗祺给我们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讲完以后,留出半个小时给我们学员提问。我提了一个问题,我说:“曹教授,我仔仔细细统计了一下,语文课程标准当中,语感这个词出现了四次。我知道,这个术语在您的份量中肯定很重。”他说:“是的。”“我想冒昧地请教一下,什么叫语感?”老头子稍稍想了一会儿,然后笑着说:“不瞒你说,语感这个东西啊,当你能够用语言把它说得清楚的时候,它已经不是语感了。”这话听起来很俏皮,实际上老头子的话非常有道理,郭沫若先生讲:语感这个东西,如水在口,冷暖自知。其实每个人都有语感,但是这个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师们总感觉语感这个东西说起来非常玄乎,捉摸不定、把握不定,这个说语感是一种能力;那个说语感是一种心理状态;这个说语感是一种心理语言图示;那个说语感是一种生命在语言上的独特表征;这个说语感是一种技巧;那个说语感是一种责任。我收集到的关于语感的定义不下三十种之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我想我们可以采取的对策只有一条,都不予理睬。你就从自个儿内心的觉醒出发。你是怎么理解怎么把握语感的。你就从自己的教学中就怎么去实施,怎么去操作。但是我觉得有一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语感的培养。
咱们先来看一个例子。这是1996年高考语文当中的一道试题。
下列四句话,用的词语完全相同,但强调的重点却不同。其中分别强调“受话人”和“打电话”这件事的一组是:
1、他上午在家里是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2、他上午是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3、他是上午在家里给我打了一次电话。
4、他上午在家里给我是打了一次电话。
A:1、2B:2、3C:1、4D:3、4
你们在心里默默读读,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1293000.html
相关阅读: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