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走进高中历史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高中历史阅读的教育功能

1.重视历史阅读有助于历史语言水平的提高及历史交流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语言能力是提高历史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历史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阅读,做好与书本历史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历史语言,锻炼历史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历史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历史语言系统,提高历史交流能力。

2.加强历史阅读有助于历史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历史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新课程标准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历史教科书的阅读。因此,重视历史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构成现代历史教育的特点之一。

3.重视历史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研究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历史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历史书籍方面特别无能。因此,要想达到历史素质教育目标,使历史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历史阅读教学。

二、高中历史课内阅读

阅读心理对阅读和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良好的阅读心理会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准备阶段,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专门的阅读课训练。在训练中教师先作阅读示范,再让学生不断实践。通过教师反复示范和学生不断的实践,学生可以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具体指导。具体的阅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要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以达到阅读的目的。对于历史学习而言,因为知识点繁多,所以兴趣是最好的导航仪,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就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在历史课内阅读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做好导读示范,通过不断实践,逐渐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三、高中历史课外阅读

1.历史课外阅读要遵循的原则。

(1)适量与适宜相结合原则。历史学科的阅读材料浩如烟海,一个人穷其一生都难以读完,高中学生所够接触的只是冰山一角。因此课外阅读不能贪多求快。历史读物难易程度差别很大,有比较通俗易懂的大众历史读物,也有博大精深的专家论著,作为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还应该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符合高中生年龄段所能理解和掌握的阅读材料。

(2)兴趣性与目的性相统一原则。既然是历史课外阅读,我们不应该把它当做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作业而定期检查。这样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使得学生厌恶历史课外阅读。因此,高中历史课外阅读要以兴趣第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在历史课外阅读的广阔天空中感悟历史,体会学习历史带来的快乐。

(3)自主性与指导性相协调原则。阅读是个体的行为,要注重突出学生主体性,可采取多样方式。当学生对某复杂问题认识模糊时,或让学生各抒己见,或分组活动彼此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2.教师在高中生历史课外阅读中的角色定位。我认为老师应该做一个服务者。当学生不知如何阅读一本书时可能需要教师方法上的指导;当学生对阅读的一个历史问题发生疑问时可能需要老师释疑;当学生们对阅读中遇到的历史问题产生争论时可能需要老师的分析,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学术界主流观点,哪些是学术界新观点,至于各自的理由,不用说,学生会很有兴趣自己去阅读探求。

读书是阅读的主要方式,与历史有关的书籍汗牛充栋。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阅读的书目,对于一些水平比较高、喜爱历史的和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用推荐的方式,引导他们看监经典的、有一些深度和可读性的读物,但在推荐中要有引导,在引导中如能有所交流,则事半功倍。对于一些有学习基础但对历史没有达到深爱程度的学生,大致有两种方式:一是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兴趣小组,阅读教师提炼的文献节选,并谈体会或做笔记;二是经常在课常教学中恰当引用经典文献,渗透给他们前辈大师的思想,也不失为一种名著教育。

教师在"阅读"这一最基本、最简单的教学环节上多花些心思,多下些功夫,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证明,让阅读走进高中历史,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己阅读的能力,使自己学会自主学习,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以后人生的自主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浪潮奠定坚实的基础,并能受用一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1306753.html

相关阅读: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