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把握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是高中《经济常识》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中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它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增加值的总和即各行业新创造价值与固定资产转移价值之和,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GDP能把三大产业的水平和劳务成果反映出来,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也便于进行国际经济间的横向比较。追求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所有国家开展经济活动的一项主要目标,迄今为止,世界各国都在以GDP增长速度的高低作为判断经济形势好坏和政府经济政策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在《经济学》教科书中把GDP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他们看来,与太空中的卫星能够描述整个大陆的天气情况非常相似,GDP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象,帮助政府判断整个国家经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通涨威胁之中。
GDP反映一国的贫富状况和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在国际社会中确定一国承担怎样的国际义务,享受哪些优惠待遇。联合国决定一国的会费时,要根据其“连续6年的GDP和人均GDP”;世界银行决定一国所能享受的硬贷款、软贷款等优惠待遇时,也是根据“人均GDP”。GDP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衡量着所有国家与地区的经济表现。
中国上个世纪“翻两番”、到2020年再“翻两番”的目标都与GDP挂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最关键的就是实现2020年GDP比2000年翻两番。中国国家战略目标的确定,以及相应采取怎样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都和对GDP的判断有关,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一指标。中国的GDP从1978年的3624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02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9.4%。按2000年价格计算,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35万亿元,年均增长7.2%。GDP在见证一种神奇速度的同时,也见证着一个古老民族的复兴。
一、GDP的局限性。
GDP是一个重要指标,但不是万能的。GDP的组成包括了国内所有企业的投资支出、个人及家庭的消费支出、政府部门的投资、消费及各个领域的购买性支出,以及净出口数额等各方面的货币价值总和,它包含了一个社会的全部经济活动,但其能够准确反映的只是经济的规模。一个国家的财富和社会福利的增加当然要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为基础,这一增加必然表现为GDP增加的结果。但是反过来,GDP增加又并非相当于社会财富和福利的等量增加。所以,仅用GDP指标去衡量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存在缺陷的。1968年,美国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竞选总统时说,“GDP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这种东西”。
1、GDP不衡量增长的代价和方式,不衡量社会成本。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142087.html
相关阅读: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