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學習文言文,從私塾式的背誦開始。而且也不講解意思。
背誦的方法,可以把文言文的語法先囫圇的吸收。然後再學習的過程中,在慢慢反芻。雖然這種這種學習方法曾經被大肆批評過,而經過這種私塾式訓練的人,實際上文言文的功底要很好。
而背誦往往是需要大量時間的,我們這個時代也不像古代讀書人光學儒學,讓一般人把時間大量花在這方面,實在也不划算。但是,按照這個方法過英語四級應該是沒什麽問題吧~~
今人學習文言文,卻又偏重于翻譯去了。無論是語文書裏的課本,還是社會上的一般讀物,大大小小全部都偏重文言文對白話文的翻譯。我覺得這也是在浪費時間,其實我們學文言文主要的目的也就是能看懂,翻譯則是對不同需要的人而言的。把時間大都浪費在翻譯上,也是不划算的。
所以,我認爲,對文言文應該採取這麽一種的方法來學
首先,漢字是以“字”為單位的。
那麽在學習的時候,就有必要很認真地搞清楚每一個字的意思
手頭有一本《千字文》,對《千字文》其中的一句是這麽解釋的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盈:月至望則盈
昃:日過午則昃
辰:日月所會之次。分週天為十二宮“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宿:日月所躔之星也。蓋日形于天,其所當度之星,取而識之,名之曰宿,凡二十有八焉。東方七宿,(以後省略。)
列:陳也
張:佈也
大概市面上這幾句解釋的最詳細的就是手上的這本了。文言文根白話文不一樣之處就是文言文以字為單位,白話文以此為單位。
歌謠在文言文裏,歌代表有伴奏,謠代表無伴奏親戚,親代表内親,戚代表外親。
而在白話文裏歌謠和親戚基本上合二爲一了。
而現在市面上的書要麽偏重于翻譯式的,不逐字講解,光是翻譯和挑重要的詞來解釋。
這樣學出來的文章,大看能明白,而細看卻有很多搞不懂的地方。
“之乎者也”之類的東西,要麽得翻字典自己摸索找出最相近的意思,要麽得自己“書讀百遍,其意自現”,這要大大浪費了學習的時間,而且讀百遍還不一定能現得了
要麽就像《古代漢語》那樣,還把動詞,名詞,形容詞,虛詞這一類的現代語言學方法也包括進去了。玆以爲,學任何語言如果沒有什麽特別的目的,大都以理解爲主。詞性,語法只是語言學傢們的研究,學習的人不用去了解那麽多。況且,古人學習文言文也沒有分析語法,詞性這一類的工作。
我覺得理想的文言文入門教材應該是,全部都有拼音注音,每個字都有逐字的解釋,不死扣語法詞性,全篇的翻譯以意思爲主,不生硬的附和原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18918.html
相关阅读:如何学好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