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阅读取向与方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作者:郭跃辉

  昨天,我们正式进入了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复习。复习人物传记文本时,我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给学生复习人物传记的基本知识、常见题型与答题方法,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对具体文本的理解上。

  我是以徐志摩的《罗曼·罗兰》作为讲读文本的。学生在阅读完之后,我依次提出了如下问题:1、请概述文章的脉络结构。2、第二段话的“自传”有几层意思?它的作用是什么?3、第三段的作用是什么?4、怎么理解“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5、第四段有几层意思?6、最后一段贝多芬的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这些问题我并没有要求学生按照高考的答题思路去回答,而是将其当作理解文本的“抓手”。既然这篇文章是人物传记,那就应该按照“人物传记”的体式去阅读,我设计的问题就包含了人物形象理解、引用材料的作用等问题。回答完之后,再去回答高考试题,那就是另一种形式的问题了。

  我忽然想起了王荣生教授的一篇文章叫《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在这篇文章里,王荣生教授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阅读,是何种意义上的阅读?这里的“何种意义”,包含了阅读的取向、阅读的文体与阅读的方法。很明显,我对《罗曼·罗兰》的解读是出于考试的目的,并且将其当作人物传记去阅读,阅读的方法并非鉴赏,而是提取信息与理解。王荣生教授将阅读能力概括为:阅读取向+阅读方法,这是十分精辟的。

  王荣生教授认为:阅读,就是对某种特定体式文章的阅读,对具体作品的具体的阅读活动。阅读作品,抱着什么目的、持什么样的姿态,我们叫“阅读取向”。在这种体式的文本里看什么地方,从什么地方看出什么东西来,我们叫“阅读方法”。在他看来,所谓“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际上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指导学生抱着合适的目的去看待特定的文本,二是指导学生在特定体式的文本里,能从重要的地方看出所传达的意思和意味来。 页码:1/2   首页 上页 1 2 下页 尾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253578.html

相关阅读:浅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