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存款的含义:
储蓄存款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储蓄的种类包括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广义的储蓄不仅包括狭义的存款储蓄,而且包括购买债券、商业保险及手持现金。我们更应该从广义上了解储蓄,知道购买债券和商业保险也是储蓄和投资。
存款储蓄是一种信用行为。是什么样的信用行为呢?就是公民将合法拥有的、暂时不用的货币存入银行或信用合作社等信用机构,当存款到期或客户随时兑付时,由信用机构保证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的一种信用行为。
利息的含义:
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利率的含义: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期限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我国存款储蓄的种类:
我国的个人储蓄存款有活期储蓄、定期储蓄、定活两便储蓄三种。
(1)活期储蓄
活期储蓄即活期存款,是凭存折随时可以存取,每年计付一次利息的储蓄方式。
活期储蓄的特点:第一,存款金额、时期不限,随时存取,灵活方便;第二,有利于家庭和个人养成计划开支、节约储蓄的习惯,最适宜青少年;第三,既保证安全,又能得到利息,但利息较低,每年的6月30日结息。
办理活期储蓄只需到商业银行,一元起存,由银行或信用社发给储户存折,以后便可凭存折随时存入或提取。
(2)定期储蓄
定期储蓄即定期存款,储户存款时约定存期和存款的具体形式,银行或信用社给储户签发定期存单,到期凭单提取本金利息。
形式??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
特点??存期长、稳定性强、金额大、手续简便、利率较高
存款利息:
①利率的含义:
利率的含义:是一定期限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利率有三种表示方法: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o)
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在我国,储蓄存款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拟订,经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储蓄机构必须挂牌公告储蓄存款利率,不得擅自变动。
②利息的决定因素:主要是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
③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④存款利息要按国家规定的税率缴税(根据个人所得税法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自2008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活期储蓄与定期储蓄的异同:
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 含义 每年的 最常用的形式是整存整取 优点 存取期限活、存取数量活存取次数活、流动性强 积累性强、收益较高、利率稍高 缺点 利率低,收益低 存期有限定,流动性较差
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储蓄的种类包括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储蓄主要机构是各商业银行。
相关高中政治知识点: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含义:
它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财政政策的含义:
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方向和数量的确定,及其对数量的增减变化的调整来调节社会总需求。
货币政策的含义:
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宏观调控的特性:
1、地位:
在尊重市场调节的前提下进行,弥补了市场调节的不足,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所决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道德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调控的主体与特点:
国家机关,主要是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宏观而不是微观,间接而不是直接。
3、调控的原因:
首先,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有些领域不能依靠市场来调节。
其次,即使在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包括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最后,宏观调控有利于帮助人们认识市场的弱点和缺陷,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4、调控的目标:
基本目标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即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促进经济增长,其次是增加就业,稳定物价。
5、调控领域:
1、有关国家整体经济布局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
凡是涉及国家整体经济布局,就是宏观经济调控法要干预的问题。另外,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或者涉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也是宏观经济调控法所要干预的领域。
2、容易产生“市场失灵”的经济领域
将宏观经济调控界定在容易产生“市场失灵”的经济领域,体现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作用。
3、私人的力量不愿意进入的领域
对私人的力量不愿意进入的或者单个私人的力量难以办好的方面,政府需要直接进入或者以适当的方式促成私人进入。
6、基本原则:
1、国家统一决策原则
凡是关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决策应当统一归属于国家的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在拟定关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或者行政法规后应当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后实施。
2、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平衡原则
市场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宏观经济调控则是要解决这种不平衡。
3、协调原则
4、引导鼓励原则
5、预期原则
7、主要内容:
①国家合理地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措施,如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针、制定产业政策,以控制总量平衡,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控制货币发行,制止通货膨胀;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等。
②国家正确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从经济利益上诱导、协调和控制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等。
③科学地编制各项经济计划,使经济计划建立在有充分科学根据的基础上,使其在中长期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完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足。
区分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 经济立法含义 内容 实例 经济手段 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十一五规划,央行六次加息,十次调整准备金率。 律手段 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经济司法物权法、反垄断法对矿难责任人绳之以法。 行政手段 通过国家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行政命令、指示、规定 卫生许可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区别和联系:
1、区别:
(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2)内容不同。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2、联系:
(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空的重要方式。
(2)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或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都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深入理解我国的宏观调控必要性: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宏观调控重要意义:
宏观调控是为着经济市场稳定正常运行而制定,是与国民利益息息相关,是为了避免对国家经济受损,而不是针对政府,但是制约不利的市场规律因素,同样就是保持稳定,不产生混乱,这样来想到可以说是政府用政治手段来制约一些对国家不利的投资。同时这是普遍现象,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是适用的。多去了解些资本国家曾因发展自由经济,凭着市场规律而自我调节,而不强调国家干预所导致的数次经济危机,你就会有深刻体会,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主要目标:
①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使之达到基本平衡。
②稳定物价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调节作用的形式。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生活是不利的。如果物价大幅上升和通货膨胀,会刺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经济效益下降;如果物价下降和通货紧缩,则会抑制投资,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
③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④ 增加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的情况如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的责任。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劳动供给数量庞大,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显得有限。因此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长期将增加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落到实处,并严格控制人口和劳动力增长。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要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同时还必须提高就业弹性。为了提高就业弹性,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建设。
调控手段:
1、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主要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进行调节经济,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如:调整税率、金融、财政补贴等;
2、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主要方法有:
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
②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是一种间接手段,但是是主要手段;
如:国家大的投资规划,或在某些行业和领域实行配额制度;
3、行政手段,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有直接性、权威性、无偿性、和速效性等特点。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财政政策分类:
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
①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开支,抑制需求,扩大社会总供给。
②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加国债、扩大财政赤字。
③稳健的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说来,就是十六个字: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货币政策(也叫金融政策):
1、分类: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①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政策):提高利率、增加储蓄、提高存款准备紧率、减少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信贷、抑制投资和消费。
②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存款储蓄、降低存款准备紧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和消费。
③稳健的货币政策:介入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中间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服从服务于改革开放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中央宏观调控大局。其特点是: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既要支持经济发展,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通货紧缩的风险;既要坚持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对投资过热的行业降温,又要著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2、宏调原则:
“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着力协调,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余地。”
宏观调控的创立:
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
宏观调控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
经济学家理解这个词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但实际应用上,它的含义是模糊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经济研究部门叫宏观调节部,表明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对宏观调节还有一点敬畏,后来改称了“宏观调控”,好像我们对经济的控制越来越加强了。宏观调控最近一段时间又演变为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任何时候都要存在。这种提法把“宏观调控”的意思模糊了,因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学上就是短期的。
相关高中政治知识点:投资理财遵循的原则
投资的选择:
(1)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与风险性
(2)注意投资的多样化。
(3)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同时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投资理财遵循的原则:
(1)分散投资原则。分散投资虽然降低了盈利的程度,但是可以降低风险。通过分散投资规避风险,必须注意选择风险程度不同的投资品种。如果投资同类的品种,就不可能有效的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2)长期投资原则。长期投资与“长期持股”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种投资理念,后者是一种投资行为。以购买股票为例,是想通过购买股票,做股东靠企业发展赢利;还是想通过做“股民”,在股票价格波动中赚取差价牟利,这实际上就是投资和投机的根本区别之所在。由于企业的业绩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以投资眼光入世,必然要求有长期投资的打算,但这不排斥当股价大幅度上升超过其内在价值时获利了结。
(3)理性投资原则。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理性投资追求“价值投资”。关于股票合理价格的衡量,可以以物理中的“U”型管为例,说明各种投资工具的赢利性是可以通过计算它们各自的收益率来进行比较的。储蓄和债券的收益率就是他们的利率,股票的收益率就是股息和股价的比率。社会上各种投资工具之所以收益率从长期来看会保持大致相当,就是因为人们在不断比较、选择,导致资金不断从收益率低的品种向收益率高的品种流动进行“套利”的结果。第二,理性投资要量力而行。企图借助“财务杠杆”借钱投资,实际上同时放大了投资风险,事实上往往会招致投资心态的恶劣,导致投资失败。
(4)个性投资原则。投资要从个人特长等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投资经验。如果自己没有投资的时间精力,委托可靠的专家理财,也是家庭理财的一条途径。
相关高中政治知识点:银行
金融机构的含义:
资金通融的中介机构,称为金融机构;
银行含义:
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含义:
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目标的金融机构。
我国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关系:
比较 | 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 商业银行 | 政策性银行 | |
性质 |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 | 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吕标的企业法人 | 从事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业务的专业银行 | |
不同点 | 地位 | "银行的银行",是我国银行金融就构的领导力量 | 经央行拉准设立,经营具体金融业务 | 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职能 | 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经理国库;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 (基本业务) 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 | 运用信贷手段对需要国家支持的某一行业或某一项目进行投资 | |
联系 | 它们共同构成我国金融机构的主体,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接受中央银行的领导和指导 |
知识点拨:
1、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领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国家机关,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一一制定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银监会既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企业法人,但是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人。银监会产生后,行使着监管金融机构的职责,形成了出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组成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使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2、对我国银行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我国的人民币不是由国家发行的,而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发行的。
【剖析】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人民币是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我国的人民币的发行权集中于国家,由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的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必须提出发行计划,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也是国家发行人民币。
误区二: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
【剖析】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从银行的作用上来看,商业银行同其他银行一样,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这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不是商业银行的目的,商业银行与其他的市场主体一样,也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它必须盈利才能生存和发展,否则就会破产。因此,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是获取利润。认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这是把银行的作用与目的、商业银行与央行、政策性银行的目的混淆了。
误区三:银行是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
【剖析】我国现阶段的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三类。我国的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它不是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吕标的企业法人。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是为确保国家大型基本建设和大宗进出口贸易的顺利完成而设立,并向这些项目提供国家政策性专项贷款的专业银行,其目的是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因此,它也是不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
我国商业银行分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258423.html
相关阅读: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