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显微镜使用方法总结:

1、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
2、在使用高倍镜时应先用低倍镜找到所要观察的目标,观察的标本应选择没有细胞重叠的区域。
3、若镜头脏了,不能用手擦,也不能用布擦,应用专门的擦镜纸来擦。
4、标本切的厚薄不均匀导致物像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较模糊。反光镜调整不好,会导致视野一半明亮,一半黑暗。




知识点拨:

(1)进行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反光镜或是光圈,使视野明亮,便于使用高倍镜观察。
(2)制作临时装片时,如果观察的是植物细胞,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如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需要滴加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3)无论选取动物组织细胞还是植物组织细胞,一定要量少,并且要在载玻片上将观察材料展开,以便于观察。
(4)观察时,要遵循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的顺序。在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结构图: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简图:




知识拓展:

1、低倍镜换高倍镜后细胞数目的计算:
(1)放大倍数问题 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比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2)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变化关系:
①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如:在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倍时看到m个细胞,放大倍数变成400倍时看到的细胞数日=m÷(400÷40)=m/10(个)。
②若视野中细胞均匀分布,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如:在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倍时看到m个均匀分布的细胞,放大倍数变为400倍时看到的细胞数日=m÷(400÷40)2=m/100(个)。

2、显微镜的放大径向放大,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且放大的是长和宽不是面积。

3、目镜和物镜的比较:
(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放大倍数越大;
(2)物镜上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象清晰时距离装片越近。

4、污点位置分析:
(1)污点的位置可能有三个:物镜、目镜或装片。
(2)判断方法:先移动装片,若污点移动说明污点在装片上。若不移动,再转动目镜,若污点也转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若污点不转动,在转动转换器换用其他物镜,若污点消失,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5、成像:
(1)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倒像,相当于把标本水平转180度后所呈现的状态。如“b”成的物象是“q”。
(2)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时,物象在“左下方”就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即在哪往哪移。

6、高倍镜、低倍镜与视野大小、明暗的关系:

























高倍镜
低倍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262816.html

相关阅读:高三生物复习必修二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