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高田镇民族学校 陈秀
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为起始阶段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学生既无文言积累,更谈不上文言语感,所以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很大,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可要费心了,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绝不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满怀抵触情绪地学习,这样即使有效果,也一定不大。因此我觉得文言文教学既然是重点,就要让学生喜欢并学好,下面是我的一点看法,也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的学生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来做,我们又愁什么学生不自觉学习文言文,收获文言知识呢?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呢?我们可以通过同学们看过的影视剧《水浒传》《西游记》等,激发他们读原著的热情,尤其从激发他们读浅易白话小说开始,逐步扩大阅读范围,再学习一些较为简短易懂的文言短篇,如《论语》《伤仲永》《卖油翁》等小短文,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挖掘其蕴含的人文精神美,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感悟文言文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文言文的词汇,把学习文言文变为学生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行动。例如,教《扁鹊见蔡桓公》时,就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上“病人膏肓”“讳疾忌医”“防微杜渐”三个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明含义,组织学生讨论。三个成语串连整篇课文的情节,必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懂得文言文的博大精深,从而对文言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乐意去学习文言文,当然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了。
二、教会学习方法,变困难为容易
1.诵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准了,读多了,往往就会把握文言文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就会进入一个广阔深邃的精神世界,自己的思想就会逐步走向丰盈和深刻。文言文与我们相隔年代较为久远,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很不熟悉,这就使学生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要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必须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没有必要的语言积累,学生就无法真正地领悟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而要进行语言积累,朗读和背诵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在朗读和背诵中,学生还会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形式美和语言美。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老师的范读,放录音配音乐读,个别学生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轮流读,分角色读等等,均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老师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朗读形式,如《出师表》一课,这篇文字感情真挚,文中大多为对称短句,且长短句结合,读来朗朗上口,其结构亦条理分明。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自由读文,初步体会言语中的深厚感情,接着我范读,让学生在听读时再次体会感情,记得当时教室里静寂无声,甚至有些学生都流下了眼泪,全体学生久久沉浸其中,无不为诸葛亮忧国忧民之心所感动。诵读可以说是一种思想熏陶,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情操感染,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2.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光学不积累,能力如何提高?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把学过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文的一些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的用法进行归类总结,逐渐使知识系统化,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让学生养成摘录的习惯,把一些名句、重点句做成卡片的形式,加强记忆,学以致用。通过练习加强巩固,教学时遇到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常用虚词等的时候,没有忘记比较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字词,能力的提高还有赖于迁移的训练。迁移时注意选择一些与课文难度相当的,内容联系紧密的,主题相近的文言文。如笔者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以《程门立雪》作为迁移材料,进行比较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刻苦求学的重要性。既巩固了文言知识,同时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标。
3.运用。学习文言文,翻译是重点,教学时让学生懂得运用重点字词进行翻译,学习课文,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那么困难了。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对号入座,学生一字不漏地记下,使文言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导致原文与译文的分离,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学生也容易厌烦而不愿意学习。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就是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还有文言文的翻译。字词需要识记和积累,至于翻译方法多种多样,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等。笔者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通大意,规范语言,要求学生用好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掌握文言文重点实词和常用虚词,根据他们的意思进行翻译;还有不懂的地方,由教师答疑点拨。在此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引导学生增补、调配,达到疏通课文的目的。
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不过我们老师只要讲究方法,使学生感兴趣,学习起文言文来就一定会轻松快乐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283525.html
相关阅读:特级教师送来临考前语文“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