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抓重点,懂技巧,会编制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政治:抓重点,懂技巧,会编制            ? 2010年政治高考备考研讨主讲内容   一、 备考重点   1、固其根本,触类旁通 ?? 注重基础知识 ?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试题无论怎样创新,终归是要我们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去解答。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做到以下两点:?   (1)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就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每一个模块、每一个章节的知识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在考试中,看到设问要求应该联想到可以运用哪些知识作答。特别是对那些有知识范围要求的设问,如设问要求运用唯物论知识回答,就应该联想到唯物论都包括哪些知识点,这样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2)不能完全受教材章节的束缚。学习也要解放思想,课本只是知识的载体。通过高考题就可以看出,完全照搬教材原话的答案并不多。    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    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温家宝说,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使经济重新恢复平衡并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要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逐步使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提倡创新,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创新,注重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1)辩证思维。应该把哲学作为思维方法来学。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试题中同样可以考查哲学,只不过不是当作知识来考查,而是要求考生自觉地运用哲学思想分析经济或政治现象。   (2)逻辑思维。政治教材的编写和高考试题的命制,一直推崇归纳推理,重视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考查考生从理论到现实的扩散性思维能力,即演绎推理能力。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 ? 演绎推理是指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由一般性知识推出特殊性的知识。在解答这类题的时候,考生必须注意一点,即前提与结论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结论绝不能超出前提所规定的范围。?   4、位卑未敢忘忧国 ?? 关注当前热点 ?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地判断形势,牢牢地把握住了经济运行的主动权,及时果断地出台了一揽子方案。全年实现8.7%目标令人鼓舞。但是,经济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泡沫经济迹象显现。因此,明年还会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   (2)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 ?   (3)国家宏观调控 ?   (4)部分产业产能过剩 ?   (5)环境、资源问题 ?   (6)民族团结进步 ?   (7)上海世界博览会   二、答题技巧   在高考解题中,主要应理解和把握这样几个关键词:一是所谓“快速”,主要是指时间要求,即要求考生用最短的时间来完成信息的获取;二是所谓“最大限度”,即指要最大化地获取有价值的相关信息;三是所谓“有效信息”,它是指试题所包含的信息中,对作答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内容。笔者在长期的第一线教学实践和多年负责高考阅卷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答题技巧的“铁八条”: 1.句首理论在前,后要紧扣题意进行阐释。 2.重要理论在前,有关联的理论点到为止。 3.试卷所用理论,一般不重复。 4.抓关键词,看标点符号,从材料中找答案。 命题可能涉及的关键词:   【经济生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坚持公平与效率;财政收支平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现代农业,新型农民;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政治生活】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实行免费教育制度;公私财产平等保护;政府权威和公民监督权;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独立自主与和平发展;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是先进性。   【文化生活】文化对人生有激励鼓舞导向作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和谐文化是人民团结的精神支撑;坚持“两为”“双百”方针。   【生活与哲学】与时俱进;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系统优化;辩证否定观;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目的;价值冲突与评价标准。   【国家和国际组织】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维护国家统一;中国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与欧盟的合作与交往。   5.防止出现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现象。   6.语言要有时代气息,要简明扼要。   7.整卷层次要分明,有一定的逻辑性。   从试题所指向的范围看,有对教材内容的限定。如“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2009安徽文综卷),这里的“生活与哲学”就是一个大范围;有对考点内容的限定,如“根据以上材料,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出你的建议”(2009年广东卷)这里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就是一个小范围。从试题的主体看,《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等都有课本知识点的主体。如在《政治生活》中主要有1个主体4大要素,即国家为主体,4大要素为政党、政府、法律、公民。如“政府为什么必须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2009全国文综Ⅰ卷);在《经济生活》中主要是国家、经营者、消费者、企业、劳动者等,如“《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食品经营者有什么作用(2009上海卷)。考生要依据试题设问得指向,逐一回答,并注意所答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8.书写要工整,要有一定的章法。   在解非选择题时,考生除认真审题,明确试题的中心问题外,还要下笔书写答案。具体地说,必须做到:字迹工整,完整准确、层次分明地表述答题所用的理论知识;对材料(包括文字、图表、漫画、数据等)的分析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概括归纳出理性的认识,并加以分析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紧扣材料,分层论述,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论证观点,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二、 试卷研制 在试题命制过程中,注意三大要素,即立意高,设问巧,答案全。 试题的设问一般都会明确答题的范围、答题的角度、试题的主体、答题的内容四个方面的主要限定信息。从答题的角度看,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什么”,可以用“体现了什么道理”“反映了什么现象”等设问形式来表述,如“图1、图2所示的经济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2009上海卷);二是“为什么”,可以用“为什么”“原因”“理由”“依据”“必要性”等设问形式来表述,如“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江苏省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009江苏卷);三是“怎么办”,可以用“措施”“建议”等设问形式来表述。从试题的内容看,主要是与背景材料相对应的问题。如“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2009广东卷),这里的“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设问中所指向的内容。学生对试题设问的关注,就是要“四审“??即审清试题作答的范围、角度、主体、内容四个方面。弄清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我们才能使作答内容保持与命题者对试题作答要求的一致性,才能够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010年文科综合思想政治部分(测试卷) 第一卷(44分) 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现在,人们的春节消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回答1-2题。 1.天津的陈先生春节期间带全家到体育馆打羽毛球,每次要花50元,他觉得值。这表明陈先生家     ①恩格尔系数过大②恩格尔系数减少③发展、享受资料有所增加④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北京李先生一家利用春节到海南旅游,春节期间游客真不少,大部分是全家出游。这告诉我们        A.居民消费在一定条件下能决定生产    B.消费行为对企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C.经济、收入的稳定是居民消费的前提  D.物价水平低迷对于旅游业发展较有利                       被称为“长三角市长峰会”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在南京举行,16个城市市长签署了《以承办“世博会”为契机,加快长江三角洲城市联动发展的意见》。16个城市正着手从交通、市场、信用环境、生态、信息、金融六个方面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提升整体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推动“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回答3-6题。 图3 3.宁启铁路建设的区位意义主要是 ①合理布局江苏省内铁路运输网②加快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和苏北革命老区的联系③促进苏中、苏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④为“世博会”构建以上海为中心的一小时车程幅射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宁启铁路上的扬州未将火车站设置在城边缘,而是设在离城区较远的西北郊,其目的是 ①降低铁路建设和车站建设的成本   ②缩短扬州站到南京站的车程和远行时间 ③引导扬州城区沿南面的长江发展   ④为城市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在今年的“人代会”和“政协会”上,16个城市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很好的议案,交大会讨论审议。这表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形式有  A.通过立法或某种决策           B.与政协共同行使权力 C.替代其他国家机关办理议案     D.有时可以做出行政或司法决定 6.扬州、泰州等地市政府开展“变管理为服务”的考核活动,广泛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增强干部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投资软环境,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充分说明 A.发扬民主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B.我国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罢免权 C.只有通过民主评议才能提高干部的服务意识 D.每个公民应自觉履行监督国家机关的义务 2010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的日子。回答7-8题。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日前签署通令,嘉奖驻澳部队。这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防澳门是 ①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的象征②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③澳门繁荣稳定和发展的需要④加强战备训练后勤装备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十年来,澳门的CDP达到1718.7亿澳门元,是1999年的3倍;人均CDP3.9万美元,跃居亚洲第二,是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这一事实说明的哲理主要是        A.量变是事物质变的必要准备          B.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今年5月,“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的消息令中国人自豪、兴奋。回答9-11题。 9.“上海世博览会”的主题是       A.随时准备恢复经济       B.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C.彻底结束保护主义       D.招商,诚信引资入沪 10.上海这座城市是一本历史教科书。走进去阅读,就能够了解它的文化,回忆一个国家的发展史。这主要告诉我们        A.文化的产生离不开大脑          B.一切物质现象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C.人们的文化素养是生来就有的    D.精神产品要通过物质载体来体现 11.文化正成为国际竞争的软实力。在我国文化建设中,最根本的是     A.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B.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第二卷(106分) 阅读材料,回答12-15题。 共同拯救我们的家园 2009年12月7?2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童话王国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随着全球变暖,通过动物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将不断滋生蔓延,极地冰雪融化也会释放史前病毒;物种变化加剧,生物物种活动范围的迁移将导致生物链混乱;岛国马尔代夫不得不斥巨资买地整体搬迁,纽约、东京等也将不得不花费数百亿巨资建拦海大坝……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了变化,看到了艰辛的努力。我国政府11月26日宣布,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这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国际社会也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要求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但面对哥本哈根大会两大“拦路虎”。即发达国家的中期减排目标问题和资金问题,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必须拿出最大的诚意,共同拯救人类的家园。     必须指出的是,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发达国家的减排是公约规定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措施是自主行动。对发达国家的“奢侈排放”应予限制,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排放”和“发展排放”应予保障。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减排。     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低碳不等于低质,不等于贫困,发展低碳经济应为了增进人类的福祉;低碳经济不是烧钱机器,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减少排放,降低成本;低碳不应成为“壁垒”,要警惕少数国家借此向我们套上“绞索”;发展低碳经济要有科学规划,应制定明晰的“路线图”。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尽管面临发展经济的头等需求,但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从未动摇,行动也从未松懈。我国政府通过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植树造林等领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9年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已在2005年基础上累计降低13%,有望实现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20%左右的目标。这意味着我国5年内少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将达到15亿吨以上。     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要将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战略选择。作为转变发展模式的“杠杆”,抢占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制高点。拿就业来说,从风能和太阳能利用人员、城市废弃物管理技术人员、碳捕获和储存技术人员,到能效技术工程师、碳排放交易员、生态投资银行家……在与绿色技术应用直接关联的领域中,就业机会正迅速增长。这是发展低碳经济带给我们的惊喜。     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全社会都应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随手关灯、步行上班、减少电梯使用、购买小排量汽车、使用环保购物袋、教材循环利用、废物再利用等行为应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那儿借来的。”温家宝总理在出席第五届中欧工商峰会的闭幕式时引述《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的话,为我们提出了警示,更昭示着未来的责任??共同拯救我们的家园。 ??摘自2009年第23期《半月谈》何晏文 12.右图示是什么会徽?(3分)       13.请您选择经济、政治、哲学两个角度,解读《共同拯救我们的家园》。(18分) 14.假如有人提出:“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由此可见,今天气候变暖是人为的,人类是地球环境的破坏者,甚至是毁灭者。”对此您将如何解答?(15分) 15.围绕《拯救我们的家园》为主题,设计一次课后实践活动方案。请写出方案的主题、内容、活动过程及注意事项。(20分)   16.(50分)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要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和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上述内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执政理念?(5分)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指出实施这一执政理念的哲学依据。(21分) (3)贯彻实施以上执政理念的经济、社会意义是什么?(12分) (4)假如你是西部某地区的政府要员,你认为实施以上执政理念的过程中,政府应着重处理好哪些关系?(12分)               答案与评分标准 1.(44分)B 2.C 3.C 4.D 5.A 6.A 7.A 8.C 9.B 10.D 11.C 12.联合国(3分) 13.(18分)考生须紧扣《共同拯救我们的家园》进行分析,政治术语表述正确,答案文字层次分明,讲解分析结构完整。 (1)从经济角度解读,应抓住“生产、生活方式、消费模式、资源节约、经济结构、发展方式” 等关键词加以分析;生产决定消费、生活方式,消费引导生产;低碳生活方式对资源节约、经济结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有着重大影响。(6分) (2)从政治角度解读,应抓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国际社会、国际组织、联合国”等关键词加以分析;发达国家应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对发展中国家低碳经济给予经济、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国际组织、国际社会要高度重视二氧化碳排放问题,采取共同行动减缓地球气候变暖。(6分) (3)从哲学角度解读,应运用联系的观点,解读地球气候变暖的“蝴蝶效应”;运用两点论、两分法分析低碳经济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运用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解读低碳生活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6分) 注:考生答案与上述答案不符,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4.(15分)考生须紧扣《共同拯救我们的家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思维辩证,表述正确。 (1)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4分)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认为气候变暖是人为的观点有一定道理。(3分) (2)地球环境的变化、恶化,和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探索开发、摸索前进等有关,还和少数国家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其他国家和全球大多数人的利益而进行一系列利己活动有关。(6分)简单笼统地将人类定位是地球环境的破坏者、毁灭者,是不全面、不负责任的。(2分) 15.(20分)考生课外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判分要求: (1)能突出“低碳生活”、“共同保护家园”主题,凸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有明显的育人铸魂导向。 (2)活动内容丰富,活动过程合理,能与相关学科知识结合,将学科教育渗透在活动过程中; (3)方案应有组织有序、纪律严密等要求; (4)注意事项中要强调安全、节俭、“低碳”。 综合评价:优(20?16分)、良(15?10分)、一般(9?6分) 16.(50分) (1)科学发展观。(5分) (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6分)坚持“五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搞好宏观经济改革和微观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都需要寻求其内在的联系,与时俱进,按规律办事。(15分) (3)对于经济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12分) (4)西部与中部、东部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12分) 注:考生答案与上述答案不符,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308394.html

相关阅读:高中政治知识点 史上最全的高中政治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