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知道要一个国家的政治合于理想,先要使它的教育合于理想,所以他主张一个人在二十岁以前只消有两种教育工具
——
体操和音乐。因为体操讲究好了,身体可以健全;音乐讲究好了,心灵可以和谐。
音乐是一种最原始最普遍的艺术。飞禽走兽大半借歌唱表现生命的富裕和欢乐,同时借歌舞把在生活中所领略得的乐趣传给同类,引起交感共鸣。人类在原始阶段也还保持着这本能的音乐嗜好,但人类到了开化以后,小孩到了成以后,往往逐渐丧失音乐的嗜好。这是一个极严重的损失,而且是违反自然本性的。
不仅如此,音乐更是最完美的艺术,可以普及深入一般民众,从根本上陶冶人的性格。与其他艺术不同,音乐完全融化实质与形式的分别,实质即形式,形式亦即实质,内外一致,天衣无缝。它是纯从感官打动人心的,耳里听到,心里就起哀乐共鸣。如果要教育的力量普及而又深入,舍音乐还有什么其他途径呢
?
音乐对于人生至少有三重大功用。
第一是表现。情感思想都需要发扬宣泄。音乐的表现是最正常的康健的表现,因为它是人类的普遍嗜好,而同时它的命脉在和谐。音乐对于人的情感不仅能
“
发散
”
而且能
“
净化
”
,就因为它本身是和谐,对于人的心灵自然能产生和谐的影响。有听音乐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凝神静听之后,全体筋肉脉搏都经过一番和谐的震荡,心灵仿佛在困倦之后洗过一回澡,汗垢尽去,血液畅通,有心旷神怡之乐。如果我们不仅是欣赏,自己能歌唱弹奏,除了这种生气洋溢的乐趣以外,我们还可以得到人生最大的快慰,成就一种作品的感觉。
其次是感动。音乐直接打动感官,引起生理的反应,所以感人最普及而深入。中西神话和历史上不乏音乐感动力的传说。人类情感有许多花样,每种花样在脉搏呼吸和筋肉运动上都有一个特殊的节奏,特殊的模型。音乐的抑扬顿挫,长短急舒,往往与这种节奏和模型相称。某一种乐调在生理上激起某一种节奏和模型,就引起某一种情调。所以在听音乐时,实在有两种乐调在进行。一是外在的,耳朵听的;一是内在的,听者身体在无意中所表演的。人类生理构造大致相同,所以一个乐调可以在无数听者的心弦上引起交感共鸣。音乐是极强烈的同情媒介,也就因为这个缘故。
第三是感化。感动是暂时的,感化是久远的。音乐由感动至感化,因为它的和谐浸润到整个身心,成为固定的模型,习惯成为自然,身心的活动也就处处不违背和谐的原则。内心和谐,则一切不和谐的卑鄙龌龊的念头自无从发生,表现于行为的也自从容中节。中国先儒以礼乐立教,就为明白了这个道理。乐的精神在和谐,礼的精神在秩序,这两者中间,乐更是根本的,因为内和谐外自然有秩序,没有和谐做基础的秩序就成了呆板形式,没有灵魂的躯壳。内心和谐而生活有秩序,一个人修养到这个境界,就不会有疵可指了。孔子谈政教何以那样重诗乐?诗与乐原来是一回事,一切艺术精神原来也都与诗乐相通。他说
“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
,又说
“
温柔敦厚,诗教也
”
,都是看到了诗乐对于情感教育的重要。
一个民族的性格常表现于音乐,最显著的是中西音乐的分别。西方音乐偏于阳刚,使听者发扬蹈厉;中国音乐偏于阴柔,使听者沉潜肃穆。这各有所长,我们用不着偏袒。我们所最忧虑的是我国一般民众,尤其是士大夫阶级,大半没有真正的音乐的嗜好。这似乎表现了民族精神的衰落。我个人认为人心的污浊与社会的腐败都种根于此。我深深感觉到我国必须普及音乐教育,尤其是要把国乐本身大加一番整理洗刷。但是制礼作乐是盛业也是美名,须拿出一副极严肃的态度来应付这问题,前途才有希望。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
分)
A.
柏拉图认为音乐是使一个国家
“
教育合于理想
”
的有效工具之一。
B.
音乐的原始性和普遍性表现为动物的本能与人类原始阶段的嗜好。
C.
音乐之外的其他艺术全都是实质与形式完全分离的,和谐性不足。
D.
音乐常表现一个民族的性格,西方音乐偏阳刚,中国音乐偏阴柔。
E.
音乐嗜好的缺失意味着民族精神衰落,会导致人心污浊社会腐败。
13
.下列根据文中所论音乐的三重功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古希腊人用一种音乐医治精神病,这是音乐
“
表现
”
功用的体现。
B.
实验证实对牛弹琴并非毫无影响,这是音乐
“
感动
”
功用的体现。
C.
音乐会过程中听众共赏且同哀乐,这是音乐
“
感化
”
功用的体现。
D.
孔子视诗乐为教育和政治的基础,这是音乐
“
感化
”
功用的体现。
14
.请根据文意,概括音乐的教育力量为什么是普及而又深入的。
(4
分
)
15
.时下,中国的视听传媒热衷于举办各种声乐大赛节目如
“
快乐女声
”
、
“
中国好声音
”
等,这些节目受到学生乃至全民的热捧。请结合文中观点对这一现象作简要分析评价。(
4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2
.【信息筛选】
C E
(
C
项表述以偏概全,原文虽有
“
与其他艺术不同,音乐完全融化实质与形式的分别
”
的表述,但并未对
“
其他艺术
”
进行正面阐述。
E
项表述偷换概念,原文有
“
大半没有真正的音乐的嗜好
”
的表述,其前提必须是
“
真正的音乐的嗜好
”
所指并非
“
音乐的嗜好
”
。)
13
.【概念理解】
C
(原文有
“
感动是暂时的,感化是久远的
”
之表述,音乐会过程中的哀乐情绪表现限于当时。)
14
.【理解归纳】(
4
分)
①音乐具有原始性与普遍性:飞禽走兽和原始阶段的人类都有本能的音乐嗜好,故易引起交感共鸣。
②音乐具有完美性:音乐完全融化实质与形式的分别,内外一致,天衣无缝,它纯从感官打动人心,耳里听到,心里就起哀乐共鸣,能从根本上陶冶人的性格。
③音乐具有表现功能:因为音乐是人类的普遍嗜好,而同时它的命脉在和谐,这种和谐对于人的心灵自然能产生和谐的影响,所以它对于人的情感不仅能
“
发散
”
而且能
“
净化
”
。
④音乐具有感动功能:音乐直接打动感官,引起生理的反应,它的抑扬顿挫和长短急舒往往与人类情感的特殊节奏和模型相称。
⑤音乐具有感化功能:音乐的和谐浸润到整个身心,成为固定的模型,习惯成为自然,身心的活动也就处处不违背和谐的原则。
[
①②点各
1
分,③④⑤点共
2
分(答对两点给
1
分答对三点给
2
分),意思对即可。
]
15
.【观点分析】(
4
分)
①“如果要教育的力量普及而又深入,舍音乐还有什么其他途径呢
?”
(观点),声乐大赛具有参与的广泛性和作品的严肃性,在一定程度上能肩负起教育的使命。
②“音乐对于人生至少有表现、感动和感化这三重大功用
”
(观点),人的情感思想需要发扬和宣泄,人的感官需要打动和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秩序与和谐,而声乐大赛恰恰能满足这种需要,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从正面引导社会向良性发展。
③“但是制礼作乐是盛业也是美名,须拿出一副极严肃的态度来应付
”
(观点),故声乐大赛不能哗众取宠,不能唯利是图,尤其不能格调低下;必须培养民族和民众的
“
真正的音乐的嗜好
”
以防
“
民族精神的衰落
”
,从而达到涤荡人心的污浊遏制社会的腐败之目的。
[
答对一点给
2
分,两点
4
分,意思对即可。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351661.html
相关阅读:《历史性的活化、延伸与推进》阅读答案
在诗与思的辩难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来自同样“富有热情与痛
《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
宗白华《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阅读答案
季羡林《中国文化的内涵》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