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题。
(17
分
)
专家与通人
雷海宗
⑴专家是近来的一个流行名词,凡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希望能成专家。专家的时髦性可说是今日学术界的一大流弊。学问分门别类,除因人的精力有限之外,乃是为求研究的便利,并非说各门之间真有深渊相隔。学问全境就是一种对于宇宙人生全境的探索与追求,各门各科不过是由各种不同的方向与立场去研究全部的宇宙人生而已。政治学由政治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经济学由经济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但人生是整个的,支离破碎之后就不是真正的人生。为研究的便利,不妨分工;但我们若欲求得彻底的智慧,就必须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各种自然科学对于宇宙的分析,也只有方法与立场的不同,对象都是同一的大自然界。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上,凡是有划时代的贡献的人,没有一个是死抱一隅之见的人。如牛顿或达尔文,不只精通物理学或生物学,他们是专家,但又超过专家;他是通人。这一点总是为今日的一些专家或希望作专家的人所忽略。
⑵假定某人为考据专家,对某科的某一部分都能详述原委,作一篇考证文字,注释能超出正文两三倍;但对今日政治经济社会的局面完全隔阂,或只有幼稚的观感,对今日科学界的大概情形一概不知,对于历史文化的整个发展丝毫不感兴趣。这样一个人,只能称为考据匠,若恭维一句,也不过是“专家”而已。又如一个科学家,终日在实验室与仪器及实验品为伍,此外不知尚有世界。这样一个人,可被社会崇拜为大科学家,但实际并非一个全人,他的精神是残缺的。
⑶再进一步。今日学术的专门化,并不限于科门之间,一科之内往往又分化为许多的细目,各有专家。例如一个普通所谓历史专家,必须为经济史专家,或汉史专家,甚或某一时代的经济史专家,或汉代某一小段的专家。太专之后,不只对史学以外的学问不感兴味,即对所专以外的史学部分也渐疏远,甚至不能了解。此种人或可称为历史专家,但不能算为历史家。片段的研究无论如何重要,对历史若真欲明了,却非注意全局不可。
⑷今日学术界所忘记的,就是一个人除作专家外,也要作“人”,并且必须作“人”。一个十足的人,在一般生活上讲,是“全人”,由学术的立场讲,是“通人”。我们时常见到喜欢说话的专家,会发出非常幼稚的议论。这就是因为他们只是专家,而不是通人,一离本门,立刻就要迷路。他们对于所专的科目在全部学术中所占的地位完全不知,所以除所专的范围外,若一发言,不是幼稚,就是隔膜。
⑸学术界太专的趋势与高等教育制度有密切的关系。今日大学各系的课程,为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舍本逐末,基本的课程不是根本不设,就是敷衍塞责,而外国大学研究院的大部课程在我们只有本科的大学内反倒都可以找到。学生对本门已感应接不暇,当然难以再求旁通。一般的学生,因根基的太狭太薄,真正的精通
谈不到,广泛的博通
无从求得;结果各大学每只送出一批一批半生不熟的智识青,既不能作深刻的专门研究,又不能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近来教育当局与大学教师,无论如何的善于自辩自解,对此实难辞咎。抗战其间,各部门都感到人才的缺乏。我们所缺乏的人才,主要的不在量,而在质。雕虫小技的人并不算少。但无论做学问,或是做事业,所需要的都是眼光远大的人才。
⑹要做学问,二十岁前后是最重要的关键,这正是大学生的在校时期。品格、风趣、嗜好,大半要在此时来作最后的决定。此时若对学问兴趣立下广泛的基础,将来的工作无论如何专精,也不至于害精神偏枯病。若在大学期间,就造成一个眼光短浅的学究,将来若要再作由专而博的功夫,其难真是有如登天。今日各种的学术都过于复杂深奥,无人能再望作一个活的百科全书的亚里士多德。但对一门精通一切,对各门略知梗概,仍当是学者的最高理想。二十世纪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最有趣的时代,今日求知的机会也可谓空前;生今之世,而甘作井底之蛙,岂不冤枉可惜
?
因为人力之有限,每人或者不免要各据一井去活动,但我们不妨时常爬出井外,去领略一下全部天空的伟大
!
(原文发表于
1940
2
月
4
日《大公报》。略有删改)
1
.第⑴段中“死抱一隅之见的人”是指
_____________
。
(2
分
)
答案:
(2
分
)
只关注自己的研究方向、方法与立场的人(程度
1
分,关注点
1
分)
细解:
“死抱一隅之见”,从字面上看是“死抱着一个角度的见解”。在文章中指代什么?可以根据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从下文“如牛顿或达尔文,不只精通物理学或生物学,他们是专家,但又超过专家;他是通人”中推知。即那种“只精通物理学或生物学”的人。回答问题应抽象,联系上文可知,是指只“抱着”自己的方向、方法、立场研究问题的人。
这里的“如”,是例如,意味着该句是对上文的例证。
2
.下列对第⑶段中画线句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
A.
表明作者在这之前已经从另外一个方面或角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B.
过渡到下文从学科内部细分的现状这一角度论证专家要注意全局。
C.
提示下文对专家在学科研究中要注重全局的论证深入了一个层次。
D.
强调作者对“历史专家”与“历史家”的区分,进一步反对只专一门。
答案:
(3
分
)D
细解:
D
项的表述错在“反对只专一门”,作者并不反对“只专一门”,反对的是“太专”。另外,对“历史专家”与“历史家”的区分只是举例,通过举例证明“从学科内部细分的现状这一角度论证专家要注意全局”。
牵涉到段落、层次及句间关系的把握。
3
.第⑸段中作者认为造成“学术界太专的趋势”的原因是
_________
。
(2
分
)
答案:
(2
分
)
大学轻基本课程,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一点
1
分)
细解:
原文是“学术界太专的趋势与高等教育制度有密切的关系”。那么,“高等教育制度”怎样呢?下文有:今日大学各系的课程,为求“专精”与“研究”的美名,舍本逐末,基本的课程不是根本不设,就是敷衍塞责。再筛选、条理,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如何正确找到答题信息所在的区域是一道门槛。
4
.联系上下文,为第⑸段画线句选项填空,简述理由。
(3
分
)
⑴也
更
⑵既
又
选项
;
理由
答案:
(3
分
)
(
2
) “真正的精通”与“做深刻的专门研究”照应,“广泛的博通”与“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照应,根据后者的并列关系可以判定;作者主张要“广泛的博通”,“真正的精通”虽然程度较深,却不是作者要强调的,据此判断。(选项
1
分,答对一点理由即得
2
分)
细解:
选项(
1
)是递进关系,选项(
2
)是并列关系。两句之间是“;”,第二个句子开头是“结果”,于是前后两句对应关系便很清楚了。正确选择及理由一就是这样得来的。这是从语法形式的角度分析的。
理由二是从内容上分析的。如果选一,似乎首先强调要做到“真正的精通”。
语法是好东西,掌握一些有必要。
5
.联系全文,概述培养“通人”的重要性。
( 4
分
)
答案:
(4
分
)
培养“通人”,有利于追求学问的全境,有利于做一个“十足的人”,有利于青的长远发展,也符合二十世纪的时代需求。(一点
1
分,两点
3
分,三点
4
分)
细解
:这是按照一定的方向从全文进行筛选的题目,是传统题型。第①段是从掌握学问全境的角度来谈的。第②谈到“并非全人”,谈到“精神是残缺的”,第④段进一步在说“十足的人”,“全人”、“通人”等;第⑤、⑥段是从青人“将来的工作”需要来谈的,还有
20
世纪对人才的需要。
6
.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分析他为什么是通人。(不超过
45
字)(
3
分)
鲁迅
朱光潜
马克思
爱因斯坦
答案:
(
3
分)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哲学领域有杰出贡献,在数学等领域也有独到发现,所以他是“通人”。(一点
2
分,两点
3
分)
细解:
理解了文意,懂得什么是“通人”,再熟悉课文就可以正确回答。
跟鲁迅有关的高中课文有: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药》评点(原作
鲁迅
评点
吴中杰)、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拿来主义(鲁迅)、未有天才之前(鲁迅)、阿
Q
正传(节选)(鲁迅)
跟朱光潜有关的高中课文有:
漫谈说理文(朱光潜)、你为什么会感到愉快——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朱光潜)
跟马克思有关的高中课文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青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
跟爱因斯坦有关的高中课文有:
爱因斯坦与艺术(赵鑫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373092.html
相关阅读:宗白华《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阅读答案
《历史性的活化、延伸与推进》阅读答案
在诗与思的辩难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来自同样“富有热情与痛
季羡林《中国文化的内涵》阅读答案
《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