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责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
节选自《淮南子·
人间训》
8
.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下缘木而处
缘:沿着
B
.与之期
期:约定日期
C
.不如行义之隆
隆:高尚
D
.美行可以加人
加:超过
9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胆识谋略的一组是
①
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
②
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③
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④
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
⑤
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⑥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10
.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
B
.张孟谈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三家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智伯。
C
.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
.赵襄子赏有功之臣,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臣子们不解。赵襄子解释说,笃行忠义比“
战胜存亡”
更可贵。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4
分)
(2
)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3
分)
(3
)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3
分)
参考答案:
8
.A
(缘,攀援,在这里可译为"
爬上"
)
9
.C
(①是群臣为张孟谈请功时的话,侧面反映了他的胆识谋略;②张孟谈请求前往作说客,是他胆识谋略的直接表现;③是他游说韩、魏二君的说词,晓之以利害,是能说服韩魏二君的关键;④是赵襄子的行为;⑤张孟谈的胆识谋略保证了谈判成功;⑥是作者引《老子》的话,表明高尚品德的重要。)
10
. B
(原文是先晓以利害再打消顾虑,无 “为了三家共同利益”的信息)
11
.(4
分)
⑴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全,即将倾覆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批有智谋的人了。(“存”,“安”,“贵”各1
分,句意1
分)
⑵(3
分)再说,情况相同的人应该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想吧!(“同情”,“其”各1
分,句意1
分)
⑶(3
分)即使有战胜敌人,挽救国家的功绩,也比不上施行忠义更让人尊崇。(“虽”,“隆”各1
分,句意1
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智伯率领韩、魏攻打赵,围困了晋阳城,并挖开晋水灌淹它。(晋阳)城中的军民爬上树居住,悬挂着锅来烧饭。这时赵襄子对张孟谈说:"
(晋阳)城里人力已经耗尽,粮食也十分缺乏,将领们也都疲惫不堪,怎么办呢?"
张孟谈说:"
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全,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批有智谋的人了。请让我试着偷偷出城,去会会魏、
于是张孟谈见到魏、
我听说:唇亡齿寒。今天智伯率领你们两家攻伐我们赵家,赵家就要灭亡了。赵家如果灭亡,你们两家就是下一个(要被灭亡的)了。如果不趁现在想办法,灾难也很快就要落到你们两家头上了。"
韩、
智伯这个人,内心骄横而少恩寡情。我们的计谋如果泄露,事情就坏了,这如何是好?"
张孟谈说:"
话
于是韩、
晋阳能够保住,是张孟谈的功劳。可现在却是高赫获首赏,这是什么缘故?"
赵襄子回答:"
当晋阳被围困的时候,我的国家危难的时候,众多大臣没有不对我流露出轻侮骄傲的神情的,唯有高赫仍然未失君臣礼节,所以我首先奖赏他。"
由此看来,"
义"
才是做人的根本。即使战胜敌人,挽救国家(存亡:“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
),也比不上施行忠义来得高贵。所以《老子》说:"
美好的言辞可以博得尊重,美好的德行可以超越众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373102.html
相关阅读:“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冷泉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深》阅读答案及翻译
《潘将军失珠》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