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禁塑能否走稳(民生调查)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1月1日起,吉林省成为全国首个全面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的省份。

只能用可降解的塑料袋,自然是绿色环保,又能带来新产业与新商机;但是,这环保塑料,性能还不太强,承重力弱,不耐久放,价格还贵。“禁塑”,一方面考验着政府的管理能力,一方面呼唤着新产品替代性的加强。

1月1日起,吉林省开始禁止生产、销售、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这也让吉林成为全国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

新政实施一周来,点赞和质疑都不绝于耳。“禁塑令”能否真禁得住?会不会像一些地方的限塑一样走走停停?

用粮食造可降解塑料,“千亿级”产业蕴藏契机

吉林省此次的“禁塑令”,将“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定义为石油基原料生产的、在自然环境或堆肥条件下不可降解的塑料。

被禁的“塑料餐具”,包括一次性塑料餐盒、托盘、杯、碗、碟等食品容器;被禁的“一次性塑料薄膜袋制品”,其定义为“用于消费者盛装携提物品的”制品。商品出厂的原始包装袋、用于盛装散装生鲜熟食的不具“携提”功能的塑料袋,不在“禁塑令”之列。

“从购物袋、餐具几个点入手,这能够像‘星星之火’一样,在将来‘燃’起一个巨大的环保产业。”吉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付诚分析认为,随着禁塑机制的完善和产业的成熟,禁塑范围或将扩大,前景也会逐渐明朗。

在长春市经开北区的生物基材料创新产业基地、刚刚投入生产的可降解塑料项目区内,一卷卷可降解塑料袋制品,从生产线不断产出。基地内有的厂家,贴出了“从玉米到杯子”的广告语,着实吸引眼球。

从玉米到杯子,背后是“玉米?淀粉糖?聚乳酸”产业链条。链条末端的产品,包括一次性餐具、塑料等制品。目前,吉林省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及餐盒的年消费量,在3.5万吨左右。

“禁塑,为减少白色污染和资源消耗加了把油,也为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可降解材料产业高地提供了契机。”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宋刚说,“禁塑尽管有难度,但我们愿意全力尝试。”

宋刚介绍说,2012年,全国塑料消费量5400多万吨,化纤产量3800万吨。若以聚乳酸制品将两者各自替代10%,就能够形成3000多亿元的产值。吉林省将借助政策优势,抢占先机,力争形成聚乳酸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发展上述产业,吉林省占有一定优势。据介绍,吉林省生物质资源年收集量约9000万吨,其中秸秆资源就达4000多万吨。目前,仅长春生物基材料创新产业基地,就坐落了10户重点企业。加上即将启动的中粮集团聚乳酸项目等,一个“千亿级”规模的产业,日渐形成。

商户成本翻倍,执法成本也高,禁塑压力很大

“禁塑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好事,就得办好。”长春市工商局市场规范管理处处长刘志明,尽管有禁塑的决心,可是几天下来,心里头也有压力。

1月1日起,吉林省工商系统以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机场、车站、码头为重点区域,以塑料制品批发零售商、宾馆、饭店、水果蔬菜店、食杂店、药店等为重点对象,进行了为期10天的全面督查监管。

1月6日,长春市工商局召集了几十家超市、塑料制品经销商,听取禁塑的反馈情况。大中型连锁超市的禁塑效果最好,能够全力配合,比较容易监管。而农贸市场,商户多且分散,是禁塑的“硬骨头”。

“通过调研核算,同等摊位的农贸市场与超市比较,使用手提塑料袋的数量,是超市的3到4倍。”刘志明介绍说。

目前,在长春市光复路批发市场,中号超薄塑料袋的批发价,每个也就几分钱;而小号的可降解塑料袋,进价就达到3毛钱。一位批发饭盒的店主告诉记者,质量最好的一次性饭盒,进价不到1块钱;而可降解的生物基饭盒,进价是1块6。

“由于可降解的塑料制品还不具有价格优势,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难以发挥。禁塑,完全成了政府‘强堵’的行为,这增加了行政禁塑的成本和难度。”付诚分析说。

吉林省“禁塑令”,对违规行为明确了处罚数额:个人销售,处200元以下罚款;企业销售,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属于免费提供的,对个人处100元以下罚款,对企业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目前,吉林省首批200台塑料制品快速检测设备,即将派发到各地,投入筛查工作。筛查出来的疑似不合格的塑料袋、塑料餐具,将进一步送检。

虽有惩处措施,但刘志明认为,禁塑的难点领域,还需要努力探索。“现在小商小户违法成本低,工商部门执法成本高。为了确认违法使用塑料制品的行为,到专业机构检测一次,就得花1600元的成本。”他说。

部分塑料批发商遇挫,可降解塑料性价比待加强

“禁塑令”来了,长春市光复路塑料制品的批发商户们犯了愁。

一位经销商户向记者抱怨,“就靠销售饭盒挣钱呢。现在压了几十万块钱的货,说不让卖就不让了,都不容我们喘气。”据调查,像这样的商户不在少数,甚至上百万元的货,都砸在了手上。

张雪峰是一家外资超市的副总经理,也抱怨“禁塑令”来得有点快。目前,该超市所需的可降解塑料袋供货不足。今年3月份前不可降解塑料袋的用量,在去年12月份就计划好了。

《吉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规定》,在2014年2月就已经通过并发布出来。“从规定的实施时间来看,无论是销售商户还是大超市,都有时间来准备应对禁塑。如今的结果,只能表明很多商家在政策出来后还在观望,没有行动。”付诚认为,如果政府相关部门把宣传和对接的工作做得更早的话,这种情况会有所缓解。

目前,可降解的环保塑料制品已经投入市场一周。从商家和消费者的反映来看,可降解塑料制品的耐用性,还难以满足要求。以可降解塑料袋为例,承重一般在5斤左右。有老太太在超市买了两瓶调料,没走几步袋就漏了,老太太还向超市索赔。有的塑料袋装上六七十度的苞米,就会变皱。质量稍好的塑料袋,放置7个月也就降解了,普通的更是只能撑3个月。

刘志明认为,也正是在禁塑后,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才提上日程。因为几乎没有前期的供需对接,所以产品问题当下才集中凸显出来。

张雪峰介绍说,不可降解塑料袋的售价是2角、3角,而目前小号、大号可降解塑料袋的售价是4角、6角,加上税费,超市要为每个袋子贴3分钱左右。

在限塑时,很多消费者在大型商超购物已经有了自带购物袋的习惯,购买塑料袋往往是消费者的应急需要。可降解塑料袋价格的翻倍,会进一步限制消费者的使用,培养居民环保习惯。付诚认为,“问题在农贸市场、小商小户那里。没有有效的监管,禁塑也逃不了当年‘限塑’的尴尬。”

目前,长春主城区内注册过的大小餐饮企业就达2万多家,一次性餐具的监管压力,可想而知。“禁塑一方面考验着政府执法监管和创新管理的能力,一方面有待塑料制品企业创新技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性能。”刘志明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379573.html

相关阅读:高中生物中生物数学模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