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幽默与讽刺
法国家雷曼麦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恰当地运用幽默艺术,可以集生注意力,调节学生情绪,活跃气氛,启发学生,增强教学效果。教学幽默的素材很多,许多笑话、相声、小品、格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广告、漫画等,无不妙趣横生,只要恰当运用,便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述教条主义的危害时 高二,跟学生讲个笑话:粮店的职工对经理说:“经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经理问:“你把它捞出来了吗?”职工回答:“没有,我把猫放下去了。”学生在笑声中认识了教条主义的危害。又如,我讲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时,给学生展示了漫画《无题》:一只大雁飞过头顶,两个射手为雁的吃法持弓相争,却不放矢,一个喊要烤着吃,另一个叫要炖着吃,结果,雁飞走了,机遇过了,如何去吃,只成了一句空话。再如,讲到消费者权利的内容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小品《打工奇遇》片断:“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原来是二锅头兑的那个白开水。”“群英荟萃,原来是萝卜开会”。顿时,学生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受到了教育。
此外,还可通过谐音、归谬、移植等方式来增强教学的幽默感。总之,幽默的方式多种多样,并无固定模式,运用之妙,存乎于心。
二、疑问与悬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讲“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这一观点时,我采用马克思的一句箴言“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防盗和防伪水平日益提高的根源要“归功”于小偷和造假者了,为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用这样“魔尺,道丈”的现象生动地揭示出事物的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在章回小说中,讲到精彩之处,往往设置悬念,使读者欲罢不能。在教学中,适时巧设悬念,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质疑和解疑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讲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时,我引用了这样一个事例:二战期间,一位飞行员在空中伸手抓住了一颗呼啸而来的子弹。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38369.html
相关阅读:我们的民族精神过关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