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其说盖出于仲尼。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请备论其效。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
(选自苏洵《谏论(上)》,有删节)
【注释】险?(bì
):不正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进谏的大臣能否达到让
B
、文章倡导要像古代游说诸侯的策士那样进谏,即机智、灵活、勇敢、善辩,学会以理服人、以利诱人、以势压人、以话激人、以隐语启人。
C
、作者在文末表示,自己将学习龙逢、比干的忠心,学习苏秦、张仪的游说方法,用以进谏时取法。
D
、本文着重阐述进谏的方式和方法。铺排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气势不凡;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各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使得观点突出,层次鲜明。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8
.
B
。致:向君王表达建议,劝谏。
9
.
C
。
③
不是进谏方法;
⑤
不是作者认为正确的五种方法。
10
.
D
。
“
比喻论证
”
有误。
参考译文:(
1
)不论古时还是现代,人们议论进谏,往往赞成讽谏,贬低直谏,这种说法大概是由孔子首先提出来的。我认为,讽谏、直谏,是一样的,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样罢了。伍举使用隐语进谏,楚王荒淫放纵更加厉害;茅焦解开衣服,正言进谏,秦帝立即省悟过来。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的。所以我说: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样罢了。如果能掌握适当的方法,
(
让他按照吕后的意图暗示群臣,请求封吕后为王,并且建议吕后加封刘泽,巩固吕的地位
)
于是刘泽被封王了;朱建用富贵引诱闳孺,
(
让他劝说惠帝释放辟阳侯
)
于是辟阳侯就被赦免了。这些就是使用利益引诱他的事例呀。苏秦用韩国本是大国,却落了个
“
牛后
”
的名义羞辱韩惠王,于是韩惠王手按宝剑,仰天长吁一声;范睢用四大贵人独断专行,秦国简直等于没有国王耻笑秦昭王,于是秦昭王跪下请教。这些就是刺激他以便警醒他的事例呀。苏代用土偶人至死不离故土的故事讥笑田文,楚国射雁猎手用弋射诸侯鼓动顷襄王。这些就是含蓄委婉地讽谕他的事例呀。以上五种,都是见解偏颇、不够公平的说法。虽然如此,由忠臣来运用它,完全可以成功。什么缘故呢?讲清道理开导他,君主即使昏庸,也一定会醒悟;从形势上禁止他,君主即使骄傲,也一定会害怕;使用利益引诱他,君主即使怠惰,也一定会振奋起来;刺激他以便警醒他,君主即使懦弱,也一定会坚强起来;含蓄委婉地讽谕他,君主即使凶暴,也一定会接受意见。醒悟就会明白,害怕就会谨慎,振奋就会勤劳,坚强就会勇敢,接受就会宽厚。辅助君主的正确方法,全在这里了。照我看来,从前做臣子的,提出意见必定听从,治理政事必定成功,没有谁比得上唐代魏郑公。当初,他其实学的纵横家的学说,这就是所谓能掌握适当方法的人吧?唉!龙逢、比干进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398407.html
相关阅读:《冷泉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崔浩字伯深》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潘将军失珠》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