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中,古诗词鉴赏是文学色彩最浓郁的题型,也是难度最大的试题,但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答题,能自圆其说,都可给分。但我们还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答题规范,才不易丢分。只有了解古诗词鉴赏的常见题型,掌握其解题思路,才能培养答题的规范性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下面结合近来的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对古诗词鉴赏题的问答类型进行梳理归纳,作一点操作性的技术指导,以期对同学们提高解答古诗词鉴赏题能力有所帮助。
一、分析“
诗眼”
型
1
设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2
设问变式:诗中某句某字(
词)
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写得好不好?
为什么?(2)
从那两句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词)
。(3)
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宇(
词)
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l
词)
中哪个更好,为什么?(4)
某字(
词)
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3
解答提示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往往一个字(
词)
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凡是在节骨眼处炼得好,能使全句游龙飞凤,令人刮目相看的字,便成了所谓“
诗眼”
、“
词眼”
。“
诗眼”
、“
词眼”
一般是指一首诗、一阕词中最为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
甚至是一句话)
。“
诗眼”
、“
词眼”
以动词、形容词居多。“
诗眼”
、“
词眼”
通常是全篇主旨所在。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
词)
的妙处。答题时不能孤立该字泛泛而谈,必须把该字(
词)
放入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
4
答题模式:(1)
解释该字(
词)
在句中的含义(
字面意义和实质意义)
或肯定哪一个字(
词)
更好或该字(
词)
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这个你认为“
好”
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3)
点出该字(
词)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可以从该字(
词)
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5
答题示例:(2008
高考全国I
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
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拳”
和“
退”
。用“
拳”
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
退”
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二、分析句意型
1
设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
设问变式:(1)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3)
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意思:语表义和语里义,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解释诗句的意思,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
答题模式(1)
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2)
分析诗句在描写或抒情方面的表达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3)
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5
答题示例(2008
高考北京卷)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
~3
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的斗争中。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
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
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酒排遣。
D
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2
“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中的“
肝胆”
和“
阅”
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①A
。②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达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三、分析主旨型
1
设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
设问变式:(1)
关于这首诗(
词)
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
请简要说明理由。(2)
这首诗(
词)
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就诗(
词)
中有关句子,结合全诗(
词)
加以赏析。(3)
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
解答提示,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2)
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3)
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4)
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
答题模式(1)
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2)
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5
答题示例:(2008
高考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案:(1)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了对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403517.html
相关阅读:支招高考前语文阅读抢分技巧
中考语文课外阅读选材及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离不开“看”
山东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面试语文真题与备考指南
高考现代文阅读综述及解题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