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字孝直,扶风?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
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璋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
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
及军围雒城,正笺与璋曰:“
正虽获不忠之谤,然心自谓不负圣德,顾惟分义,实窃痛心。左将军从本举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
十九,进围成都,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璋既稽服,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正说曰:“
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
先主乃厚待靖。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
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亮答曰:“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
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
二十二,正说先主曰:“
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举众往讨,则必可克之。”
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而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
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卒,时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曰翼侯。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节选自《三国志·
法正传》)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然后资益州之殷富
资:资助
B
.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
制:控制
C
.而留夏侯渊、张?守,身遽北还
还:撤退
D
.亮每奇正智术
奇:感到惊奇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
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 ②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B
.①
先主乃厚待靖 ②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①
不因此势以图巴、蜀 ②
我欲因之梦吴越
D
.①
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而攻之 ②
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建安初,天下饥荒,法正与同郡孟达一同入蜀投靠刘璋。他既未受刘璋重用,又遭侨居蜀地的同乡人诽谤,说他品行不良,他郁郁不得志。
B
.刘璋听说曹操要派兵进攻汉中的张鲁,产生了恐惧之心,他让法正受命出使荆州。法正向刘备转告刘璋的意图后,又私下向刘备献上了夺取益州的计策,并被刘备采纳。
C
.法正擅自杀害了几个诽谤自己的人。有人建议诸葛亮启奏刘备压制法正,但诸葛亮认为法正辅佐刘备,献计夺取了汉中,功勋卓著,又深受刘备喜爱,并没有参劾他。
D
.诸葛亮和法正喜好和崇尚都有所不同,但在国家大义上都能取长补短。诸葛亮感叹刘备东征能够成行,并最终遭受惨败,皆因没有法正的缘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409679.html
相关阅读:《潘将军失珠》阅读答案及翻译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深》阅读答案及翻译
《冷泉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