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唐甄
苏州有育婴之堂,以收弃子。凡穷民之不得有①其子者,则送之堂中。愿育者怀之而去,衣褓医药,无不备焉。月给乳妇之食三百钱,乳妇之记籍者三百余人。岁费千余金,皆士大夫助之。此一乡之善事也。
唐子②贫,岁丰而家人恒饥。妻寄食于女家。仆原有一男一女,以其乳佣于外,鬻③其男于远方,女生一月,送之育婴堂。唐子不忍,常使视之。其所养之家,子死,愿以为已子。故育之专而无疾也。诸乳妇多不良,第贪三百钱。得堂中之衣褓,皆用于已子。所养之子,置于不顾,故多病死。其籍记中,病者十二三,死者十一二矣。堂中虽有察婴之规,使从事者视之,不过月一至焉,岂能相与寝处,故病死者多也。自有此堂以来,所活者多矣,然念所不得全者,恒为戚戚焉。
一郡之中,虽有此善事,不过小补,而况天下之人,生民之多,饥无食,寒无衣,父母不得养,兄弟妻子离散,婴儿之委于草莽者,不知其数矣!当时之时,天地不能容其生,鬼神不能救其死,心为之痛而手不能援,吾其如彼何哉!虽有仁人,尽出府库之财,尽发大念之粟,以大
④四海,亦犹之乎育婴堂也。
吾尝观于田矣,天久不雨,诸苗将槁。吴中之人,农众而力勤,车汲⑤之声达于四境,然灌东亩而西亩涸,人力虽多,无如之何。迨⑥夫阳极阴起,蒸为云雾,不崇⑦朝而遍于天下,沛然下雨,??不休。旦起视之,苗皆兴矣;沟
蔓生之草,皆苗甲青青矣。人力之勤,不如普天之泽也。以人譬政,若使四海之民,家给人足,衣食饱暖,父母之心,人皆有之。男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男有室以养其父母,女有家以遗其父母,惟恐生男生女之不多也,亦奚待于育婴堂哉!百尔君子,何不以文王治岐⑧之政。陈于今天子之前乎!
(选自《潜书》)
【注】①不得有:这里是养不起的意思。②唐子:作者自谓。③鬻:卖④
:赠送。⑤汲:取水。⑥迨:等到。⑦崇
;
通“终”,终了。⑧文王治岐:周文王迁都岐山后,实施仁政,使得百姓过上好生活。
4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岁丰而家人恒饥
丰:收成好
B
以其妇佣乳于外
乳:喂奶
C
婴儿之委于草莽者
委:尾随
D
然灌东亩西亩涸
涸:水干枯
5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作者有仁爱之心的一组是
(
)(3
分)
①
岁费千余金②
常使视之
③与之专而无疾也④恒为戚戚焉⑤心为之痛而手不能援⑥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A
①③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②④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作者肯定苏州由士大夫捐助来收养弃婴的行动,赞赏民间建立育婴堂养活不少孩子的善举。
B
作者指出,妈妈自私贪财、主板方疏于监管是育婴儿生病、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C
作者认为,要天子施行仁政是不可能的,农民最终还是靠老天开恩,普降甘霖才能过好生活。
D
作者指出苏州建立育婴堂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期盼统治者施行仁政,使人民丰衣足食。
7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
1
)愿育者怀之而去,衣褓医药,无不备焉。
(4
分)
(
2
)自有此堂以来,所活者多矣。
(2
分)
参考答案:
4
、
C
(委:丢弃)
5
、
C
(①陈述士大夫之善行,③叙述善人收养唐子家仆之女的情况,⑥唐子所述人之常情)
6
、
C
(“要天子施行仁政是不可能的”说法有误。作者是借农众抗旱,“以人譬苗,以鱼譬政”,希望国家行“文王治岐之政”)
7
、(
1
)愿意收养孩子的就把孩子抱走,孩子的衣服襁褓、看病吃药,育婴堂全都提供。(或:育婴堂没有不提供完备。)(意思对、语句通顺
1
分,“怀”“之”“备”译对各
1
分。)
(
2
)自从有了育婴堂后,所养活的孩子很多。(意思对、语句通顺
1
分,“活”译对
1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413674.html
相关阅读:《冷泉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深》阅读答案及翻译
《潘将军失珠》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