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
道“
雅”
谈文化
俗,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最初的“
俗”
,源于人的生存本能,体现出人对自然的生存选择与适应。当人的生存选择与适应“
习惯成自然”
时,我们就有了“
俗”
。
“
积习”
而“
成俗”
,说明“
俗”
是特定时空中特定人群的“
集体无意识”
,是无需言明的默契,也是无需理析的律令。随着人类社会组织日趋复杂且日趋精密,乡民社会的默契需要规范并敞亮为“
乡约”
,于是“
约定俗成”
成为“
俗”
的自觉构建。这种体现出乡民社会“
民风世情”
的俗,也往往成为“
法”
的适用基础。俗,在一定语境中其实是人们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也是人们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因此,“
约定俗成”
之“
俗”
往往又具有道德“
约法”
的指向,无论是“
积习成俗”
还是“
约定俗成”
,都说明“
俗”
是一定乡民社会的内在秉性和价值取向。
但是,“
积习”
也好,“
约定”
也好,“
俗”
的“
群体性”
呈现总有其“
局限性”
。“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说的是空间局限,“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说的是时间局限。适宜某一社会的“
俗”
,对其余乡民社会可能“
不宜”
;某一乡民社会彼时之“
俗”
,也可能在时过境迁后变得“
不宜”……
我国是多民族一体化的文化大国,且地域广阔。因此,“
和而不同”
成为众多个体保持个体特质又顾及和谐相处的“
公约”
。“
公约”
可为更大空域和更长时段的“
约定”
,成为众多个体超越一己“
俗”
念、求取“
公约”
的共同理想。这个“
共同理想”
因超越局限性、特殊性之“
俗”
而被称为“
雅”
。
“
雅”
实际上有文化整合的意味,经过整合并得到提升的文化会得到“
雅正”
的评价。“
雅”
不仅存在于“
文化整合”
之中,而且体现为整合后“
文化范式”
的确立。即以“
雅”
为“
正”
。相形之下,雅、俗之间就有了高下之别、庄谐之别乃至文野之别。“
俗”
的意涵也就渐生“
陋意”
,渐趋“
庸境”
。
讲究品位、追求境界的文化人,不一定自封“
高雅”
但大多自命“
清高”
,不一定都能“
超凡脱俗”
,但大多鄙夷“
谄世媚俗”
。拒绝媚俗可以是为着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也可以是为着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也就是说,“
俗”
还是“
雅”
作为一种价值评判,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或文化习惯,它还是包括品位、境界在内的文化人格。
所谓“
文化”
,意在“
以文化人”
,在于使人脱离蒙昧、超越本能、发展智慧、趋赴道德。也就是说,“
文”
是构成而“
化”
是功能,相对于“
化”
之功能取向而言,“
文”
之构成往往更具有稳定性。“
风俗”
作为“
人文”
的重要构成,需要一定的坚守来维护稳定,也需要一定的迁变来谋求发展。“
风俗”
在需要稳定时,是作为正面价值呈现的,背弃者被斥为“
伤风败俗”
;而“
风俗”
在需要发展时,是作为负面价值披露的,变革者被誉为“
移风易俗”
。
文化的“
以文化人”
,主导倾向是“
化人以雅”
,是使人的品貌、趣味、格调、境界都渐至“
文雅”
起来。在这里,“
雅”
成了“
文”
的内涵,“
文”
成了“
雅”
的表征。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文化人格的追求并不都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既然人们鄙夷“
谄世媚俗”
,藐视“
跟风从俗”
,就不排斥有人以“
文雅”
来装装门面,垫垫柱基。因此,我们在远离低俗、拒绝庸俗、摒弃媚俗之时,更要养文心、修文德、循雅道、育雅趣,通过文化自觉陶塑文化人格并提升文化境界!
1
.下列关于“
俗”
和“
雅”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人类社会初期,“
俗”
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生存选择和适应,是特定人群中产生的一种不成文的、无需言明的默契。
B
.在人类社会组织日益复杂和精密后,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和维护社会秩序准绳的“
俗”
往往具有道德“
约法”
的指向。
C
.“
雅”
是一种“
公约”
,这种“
公约”
的特点是众多个体保持个体特质又顾及和谐相处,是一种更大空域和更长时段的“
约定”
。
D
.“
雅”
是一种价值评判,讲究品位、追求境界的文化人拒绝媚俗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或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
2
.对于“
俗”
和“
雅”
的关系,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俗”
是一种文化养成或文化习惯,具有道德“
约法”
的指向;“
雅”
是社会群体的共同理想,故不具有道德层面的约束功能。
B
.“
雅”“
俗”
之间有高下之别、庄谐之别乃至文野之别。“
俗”
的意涵具有陋意,是庸俗的;“
雅”
则是高尚的、脱俗的。
C
.“
俗”
是小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和遵守的无需言明的约定。“
雅”
则是面向更大的社会层面,对诸多的“
俗”
进行共性整合,进而形成的书面约定。
D
.“
俗”
具有群体性,但这种群体性又有时间或空间上的局限性;“
雅”
则是为了让更多的群体“
和而不同”
,是对“
俗”
的局限性的超越,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积习”
可成俗,“
约定”
也可成俗,但是“
俗”
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全方位适用的,地域不同、时间不同而“
俗”
不同。
B
.“
雅”
是文化整合的结果,也是文化提升的产物。“
雅”
与“
俗”
是相对的,追求“
雅”
就是要逐渐消除“
俗”
的影响乃至消除“
俗”
的存在。
C
.“
风俗”
是人文的重要构成,但它直接受人的好恶的制约。人们认可它时,它便作为正面价值呈现;人们厌恶它时,它便被作为负面价值披露。
D
.“
文化”
就是“
以文化人”
,“
化人以雅”
使人脱“
俗”
。因此,我们应该自觉远离和拒绝俗文化,培育雅趣,提升自己的文化境界。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
、答案B
【解析】B
项,“
俗”
只是“
在一定语境中”
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维护社会秩序的准绳。
2
、答案D
【解析】A
项,“
故不具有道德层面的约束功能”
错。B
项,“‘
俗’
的意涵具有陋意,是庸俗的”
片面。C
项,“‘
雅’
则是……
书面约定”
没有依据。
3
、答案 A
【解析】B
项,“
追求‘
雅’
就是要逐渐消除‘
俗’
的影响乃至消除‘
俗’
的存在”
文中无依据。C
项,风俗“
受人的好恶的制约”
错。D
项,“
我们应该自觉远离和拒绝俗文化”
文中无依据。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439236.html
相关阅读:在诗与思的辩难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来自同样“富有热情与痛
《历史性的活化、延伸与推进》阅读答案
《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
季羡林《中国文化的内涵》阅读答案
宗白华《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