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题。
研究作者的生平事迹,以推断作品中的意向,将诗人的仕宦出处、爱情生活、师友渊源乃至异闻轶事,都列为作品意义与价值的可靠指引,这种鉴赏,是传统方法中常用的,像《唐诗纪事》、《宋诗纪事》及许多诗话,无不如此。后来写文学史、诗史的作者,也都是采用这种历史的鉴赏法,着重于诗歌本身以外的材料。谈到诗歌的本身,便只用些抽象的辞汇来形容,像讨论到高适的诗,不是渲染他“
五十始学,为诗即工”
的神话,就是详述在旗亭看“
妙妓”
唱诗的趣事。对作品本身的鉴赏,最多说它“
风格雄放”
,能将它与岑参的诗作一比较,说什么相异处是“
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
,相同处是皆以“
悲壮为宗”
,稍稍涉及作品的本身,已经算是说得很透彻了。传统的诗歌鉴赏滞留在这个圈缋中打转,历时甚久,许多说诗的资料,重复引用,愈积愈多,至清末的夏敬观作《唐诗说》,总结前人所说而集其大成,可以举为这一派鉴赏法的代表。就缺点而言,这样的鉴赏往往将作品内在的结构忽略,我们不否认研究作者的历史,是与作品的鉴赏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但作者的生平历史往往只数十百言,即使加以编纪事,一所纪仍有限,要想了解每首作品仍有其困难,而即使了解诗作的本末,与了解诗作的艺术成就依然是两回事。若作品的本身被忽略,则鉴赏家退居为史评家,诗的鉴赏就会全部落空。
所以考明了作者的生平事迹,还应据以深究作品的艺术结构。譬如鉴赏杜甫的《宿府》诗,据生平历史,知道此诗作于五十三岁,杜甫入严武幕府,做了工部员外郎,赐给绯鱼袋,就“
杜工部”
的宦途而言,乃是飘泊一生中最有依靠的岁月。全诗是:“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停十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从末句中知道他有“
姑且相就”
的心思,但鉴赏不应限于此,该就诗作去分析脉理,发现“
独宿”
二字是通篇的眼目,“
井梧寒”“
蜡炬残”
,当然是在写独宿,而“
永夜角声悲”
时自言自语,也是独宿的凄凉景况,“
中天月色好”
时谁共赏看?
也是独宿的无聊心情。“
悲”
也罢,“
好”
也罢,结果一样凄凉无聊,如此一顿一挫,神味加倍隽永了。下面风尘侵寻、乡书阔绝,写来也来不得;关塞萧条、归路艰难,写去也去不得,这才是“
姑且相就”
的独宿原因。然而“
一夜独宿”
时寓有多少“
十”
中的感慨;“
一枝栖息”
间寓有多少飘泊的空间,今日暂依于此,思绪翻腾,必然是凄恻不眠了。全诗脉络紧凑,命意悲壮,得历史生平的配合而益为彰显,如此才是理想的鉴赏法。
(
节选自黄永武《中国诗学·
鉴赏篇》)
1
.下列与诗歌采用的“
历史的鉴赏法”
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这种鉴赏方法是传统鉴赏方法中常用的一种,是通过研究作者的生平事迹来推断作品中的意向的鉴赏方法。
B
.这种鉴赏是将诗人的仕宦出处、爱情生活、师友渊源、异闻轶事等作为理解作品意义与价值的可靠依据来进行的。
C
.鉴赏者不从诗歌本身进行鉴赏,而是着重诗歌本身之外的材料,通过研究作者的历史来了解诗歌创作的本末。
D
.这种鉴赏具有一定的缺点,即作品内在的结构往往被忽略,而一旦作品本身被忽略,诗的鉴赏就会全部落空。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唐诗纪事》、《宋诗纪事》及许多诗话,都是采用历史的鉴赏法,对诗歌作者的相关史料进行研究并以此来推断诗歌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
B
.用“
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
来说明两人诗作的不同处,用“
悲壮为宗”
来说明两人诗作的相同处,稍稍涉及了作品本身的鉴赏,但也算说得透彻了。
C
.夏敬观的《唐诗说》将众多说诗资料加以总结、汇集,成为历史的鉴赏法的代表,也是这一派鉴赏法的集大成之作,突破了传统诗歌鉴赏的圈缋。
D
.《宿府》一诗通篇的眼目是“
独宿”
二字,“
独宿”
的原因在于风尘侵寻、乡书阔绝的来也来不得,关塞萧条、归路艰难的去也去不得。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在作者看来,研究诗歌作者的历史是与作品鉴赏有密切关系的,但诗歌作者生平史往往记载文字不多,想借此了解诗人的每首作品仍有很大困难。
B
.作者认为了解诗歌创作的本末与了解诗作的艺术成就并不是一回事,更多地关注作者的生平历史,加以编纪事,将会使一位鉴赏家退居为史评家。
C
.作者认为考明了作者生平事迹还不够,还应据以深究作品的艺术结构,诗歌的脉络与命意在诗人历史生平的配合下会更加清晰、明确。
D
.作者将讨论高适的诗与鉴赏杜甫的《宿府》诗作对比,前者意在说明什么是历史的鉴赏法,后者则否定了历史的鉴赏法,并指出了最理想的鉴赏法。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
.C(“
鉴赏者不从诗歌本身进行鉴赏”
表述错误,“
谈到诗歌的本身,便只用些抽象的词汇”)
2
.C
(《唐诗说》不是鉴赏法的集大成之作,原文说“
总结前人所说而集其大成”
;同时“
突破了传统诗歌鉴赏的圈缋”
无中生有)
3
.D(
文中没有对比的写法,也没有否定历史的鉴赏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452204.html
相关阅读:季羡林《中国文化的内涵》阅读答案
《历史性的活化、延伸与推进》阅读答案
《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
在诗与思的辩难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来自同样“富有热情与痛
宗白华《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