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新道德主义”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议论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 题。 新道德主义这一提法,是与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相对而言的。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区分知识与道德领域。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不管旧儒家还是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题。
新道德主义这一提法,是与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相对而言的。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区分知识与道德领域。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不管旧儒家还是新儒家,虽然它们之间也有不同与变异,但在本质上,都未能区分开知识与道德,甚至坚决反对这种区分。这就是中国传统道德主义的核心纲领:知行合一。即统一知识与道德。
中国哲学始终强调的是知行合一与体用不二,知识、理性、理论总要紧紧围绕现实来做文章,并形成了中国实用理性传统。由于这种传统,直到今天人们仍未自觉意识到康德区分思维与存在的伟大启蒙作用,包括中国当代第一流的思想家们,都希望用中国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来批判康德。他们都认为康德割裂了天人合一这一道德宇宙论的哲学核心。而从根本上暴露的是,这些新旧儒者不能容忍区分知识与道德,即不能让道德脱离经验世界,变成先验的存在。
那么,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在经验世界中的具体的“
行”
是怎样的呢?
表面上孔子与康德一样,都提出“
道德高于知识”
,但是“
孔子虽毕生抬举道德,高扬人的伦理主体性,但由于他只是在经验世界中进行这种活动,所以他标举的道德价值,仍是不够崇高,不够‘
道德’
的”
。把道德与实用挂靠起来,以某种经验范式作道德标准,就必然会鼓励各种冒牌伪劣产品涌现,产生伪君子和假道学。因此,与儒家伦理理想总建立在某种“
模范”
或“
典型”
上完全相反,康德认为,由榜样而求道德,恰是加于道德的致命伤。
从功利、知识角度探寻道德,事实上总是为恶披上道德外衣。道德的世俗标准,也会扼杀道德的真实源泉,为不道德、伪道德大开方便之门。知行不仅不能统一,合乎道德,而且越有知识,就会伪装得越隐蔽,危害也越大。于是,知识成为伪道德的根源。所以俗谚谓: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所以章太炎先生说:“
农人于道德为最高”
,“
知识愈进,……
则离道德也愈远。”
毛泽东先生甚至讲手工脚上沾着牛屎的农民也比知识分子千净,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看到了知识与道德的分裂与背道而驰。
基于以上反思与觉悟,新道德主义者就必须在区分知识与道德的基础上提倡“
道德高于知识”
,由此看来,不建立起超验的道德本体,不下大气力培养中国人性对纯洁道德理念的信仰,不把知识与道德隔绝开来,而想重建中国道德文化,恐怕仍然只会是对传统文化的再次非理性的利用和盲目开垦,最终仍不会在人们心中树起道德的原则。
(
选自《一个新道德主义者的思想手记》,有删减)
1.
下列对于道德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道德主义是与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相对而言的,前者能区分知识与道德领域,而后者的核心纲领是知行合一。
B
.康德区分思维与存在的哲学思想对新道德主义者产生了启蒙作用,促使他们区分知识与道德。
C
.新道德主义者与传统道德主义者对道德的看法从本质上讲是有相同之处的,他们都提出了“
道德高于知识”
的观点。
D
.中国的传统道德主义不与经验世界相脱离,不让道德变成先验的存在,而新道德主义则与之相反。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今天人们还不能自觉意识到康德区分思维与存在的伟大启蒙作用,是因为中国的实用理性传统。
B
.毛泽东先生讲手上脚上沾着牛屎的农民也比知识分子干净,可见道德大旗是擎在劳动人民手中的。
C
.孔子虽然提出了“
道德高于知识”
,但由于他所讲的“
道德”
脱离不了经验世界,所以他标举的道德价值,仍是不够道德的。
D
.如不能区分知识与道德,而从功利、知识角度探寻道德,那就是为恶披上道德外衣,为不道德、伪道德大开方便之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德高于知识的成立,是建立在区分知识与道德两大领域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道德是道德,知识是知识。
B
.道德与实用是不能联系起来的,若以某种经验范式作道德标准,就必然会鼓励各种冒牌伪劣产品涌现,产生伪君子和假道学。
C
.“
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
,“
仗义”
与“
负心”
的两相对照,说明知行不能统一,知识与道德是分裂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D
.只要下大气力培养中国人性对纯洁道德理念的信仰,把知识与道德隔绝开来,就能最终在人们心中树起道德的原则。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
.C (“
新道德主义者与传统道德主义者对道德的看法从本质上讲是有相同之处的”
错)
2
.B (“
毛泽东先生讲手上脚上沾着牛屎的农民也比知识分子干净”
是为了证明“
知识成为伪道德的根源”“
知识与道德分裂”
甚至“
背道而驰”)
3
.D (“
只要……
就……”
表示的是充分条件关系,原文分句间是必要条件关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455739.html

相关阅读:季羡林《中国文化的内涵》阅读答案
宗白华《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阅读答案
《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
《历史性的活化、延伸与推进》阅读答案
在诗与思的辩难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来自同样“富有热情与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