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
题。(
12
分)
西周以来,政教合一,政治领袖同时也是精神领袖。然后,春秋以降,诸侯崛起,王室衰落,王纲解钮,文化下移,官师政教分离,统治者们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精神领袖的资格。于是,一部分从巫觋集团分化出来的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便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以知识代替信仰,以礼乐文化打压巫觋文化,俨然以社会文化精神的代言人活跃于历史舞台。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均无优势可言,唯一具有优势的是他们掌握了比较丰富的文化知识,而当时的社会正处于信仰失范和制度创新的历史转型期,这为他们宣传各自主张、引导社会舆论、重建文化规范、树立精神权威提供了最佳的时机和最广阔的用武之地。于是他们便自觉地承担起教化民众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以历史文化的传承者自居,以社会精神代表者自励。然而,在强权政治时代,他们又不可能仅以文化优势来达到上述目的,必须树立一个能令社会信服特别是令那些乱世诸侯信服的权威来震慑诸侯,引导社会,收拾人心。于是,他们便纷纷托古而言
“
道
”
:孔子托尧舜而言
“
道
”
,老子托黄帝而言
“
道
”
,墨子托夏禹而言
“
道
”
。
“
道
”
是他们用以抗衡乱世诸侯政治权力和军事经济实力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武器,也是他们整合其思想学说的最简洁明了的理论旗帜。因此,维护
“
道
”
就是维护西周以来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人道精神和价值理性,维护春秋以来慢慢形成的知识分子的文化地位和人格尊严。从这个意义上说,
“
道
”
就是他们的理想,就是他们的价值,就是他们的武器,就是他们的生命。
“
道
”
既然是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用以树立文化优势和精神权威的一面旗帜,而以儒家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又有积极用世的情怀,这就必然会造成对实际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的统治者的挑战,从而形成政治权威与精神权威的矛盾冲突。战国时期的
“
道
”
、
“
势
”
之争正是这种矛盾冲突的反映。
首先揭示
“
道
”
、
“
势
”
矛盾的是孟子,他要求贤士
“
乐其道而忘人之势
”
,说明在孟子的时代,
“
道
”
与
“
势
”
已存在紧张状态,同时也说明知识分子有可以
“
乐道忘势
”
的条件。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诸侯之间的竞争不仅是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竞争,当时的统治者已经认识到知识分子的文化优势及其代表社会精神的特殊地位,都希望借重知识分子提高他们在列国的竞争力。
然而,话得说回来,知识分子的文化优势和代表社会精神的特殊地位,在当时的社会并不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当统治者还不够强大,一旦统治者感觉到地位已经巩固,可以操纵局势,不再需要知识分子为他们装潢门面的时候,他们对知识分子的态度就会发生变化,因为他们不愿意有任何力量来挑战他们的权威。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然还会有一些
“
守死善道
”
的知识分子来为理想抗争,继续
“
乐道忘势
”
,但更多的人恐怕会正视现实,向强权屈服,或者为了生活而委曲求全。荀子的学生韩非、李斯的选择反映了战国末一批知识分子的心态是不争的事实。
8
.下列对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特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以知识为信仰,以礼乐文化打压巫觋文化,凭借丰富的文化知识为社会的文化精神代言,来树立个人的精神权威形象。
B
.以积极用世的儒家情怀,自觉承担着教化民众、引导社会舆论、重建文化规范、引领社会精神的责任。
C
.托古言
“
道
”
,高举文化优势和精神权威的旗帜,来维护社会的人道精神、价值理性及知识分子的文化地位和人格尊严。
D
.追求人生理想、人格独立,张扬人道精神和价值理性,坚守生活情操,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向统治者的强权政治发起挑战。
9
.下列不属于产生
“
托古言道
”
社会背景的一项是
A
.一部分知识分子已从巫觋集团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一支拥有较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一定社会理想、价值目标的文化队伍。
B
.春秋战国时期,王纲解钮,文化下移,社会信仰失范,统治者们已经失去了精神领袖的资格,历史发展进入了转型期。
C
.春秋战国时期,西周以来形成的人道精神和价值理性不断发展壮大,知识分子的文化地位和人格尊严已经逐步形成。
D
.诸侯之间的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竞争不断加剧,统治者虽认识到知识分子的特殊价值,但他们又不愿意有任何力量来挑战他们的权威。
10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孟子要求贤士
“
乐其道而忘人之势
”
,既揭示了当时统治者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尖锐矛盾,也反映出知识分子的特殊地位已严重威胁到了统治者的地位。
B
.
“
乐道忘势
”
是我国早期知识分子为理想抗争、与强权挑战的文化精神的体现,
“
道
”
代表文化优势和精神权威,
“
势
”
代表统治者的政治权威。
C
.
“
道
”
所包含的文化精神和权威意义,一旦融合了儒家积极用世的情怀,就必然造成与
“
势
”
之间的尖锐冲突,
“
托古言道
”
也势必会带来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
D
.从孔子、老子、墨子的
“
托古言道
”
到韩非、李斯的
“
守死善道
”
,中国早期知识分子走过了一条为理想不断努力、不断抗争、不断牺牲的艰辛道路。
11
.对中国早期知识分子这种
“
乐道忘势
”
的文化精神,你如何评价?请从社会发展或人生价值的角度简要发表你的看法。(不超过
50
字)(
3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8. C 9.D 10.B
11.
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有欠缺酌扣。(
3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460677.html
相关阅读:宗白华《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阅读答案
在诗与思的辩难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来自同样“富有热情与痛
《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
季羡林《中国文化的内涵》阅读答案
《历史性的活化、延伸与推进》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