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古代中国的“华夷”观念”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议论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 古代中国的 华夷 观念,至少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那个时代,也许更早些时候,中国人就在自己的经验与想像中建构了一个 天下 。他们想像,自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古代中国的“
华夷”
观念,至少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那个时代,也许更早些时候,中国人就在自己的经验与想像中建构了一个“
天下”
。他们想像,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大地仿佛一个棋盘一样,或者像一个回字形,四边由中心向外不断延伸,中心是王所在的京城,中心之外是华夏或者诸夏,诸夏之外是夷狄,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形成了与南夷北狄相对应的“
中国”
概念。古代中国历史的记录和书写者处在中原江河之间,他们当然要以这一点为中心,把天下想像成一个以我为中心的大空间,更何况很长一个时期,中国文明确实优越于他们周围的各族。
  ②
古代中国人一直对这一点很固执,固执的原因是,除了佛教以外,古代中国从来没有受到过真正强大的文明的挑战,古代中国人始终相信自己是天下的中心,汉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顶峰,周边的民族是野蛮的、不开化的民族,不遵循汉族伦理的人是需要拯救的,拯救不了就只能把他们隔离开来。中国人不大用战争方式来一统天下,也不觉得需要有清楚的边界,常常觉得文化上可以“
威服异邦”
,而此邦与异邦的地理界限也会随着文明的远播和退守在不断变动。凡是周围的国家,中国人就相信他们文明等级比我们低,应当向我们学习、进贡、朝拜。不过,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的,尽管古代文献中这样的自我中心主义很明显,但是这种中心与边缘的划分并不完全是空间的,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而且,这种关于世界的想像,空间意味与文明意味常常互相冲突和混融,有时候文明高下的判断代替了空间远近的认知。

应当说,这种观念多少给中国古代人的世界想像带来一些弹性空间,使他们不至于为了异族的崛起或异文明的进入而感到心理震撼,可以从容地用“
礼失求诸野”
、“
乘桴浮于海”
、“
子欲居九夷”
等等说法,宽慰自己的紧张。所以,在充满自信的古代中国。很多儒家学者一直倾向于夷夏之间的分别在于文明而不在于地域、种族。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唐代中叶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到了宋代,这种变化更是剧烈。宋代虽然出现了统一国家,但是,燕云十六州被契丹所占有,西北方的西夏建国与宋对抗,契丹与西夏都对等地与宋同称皇帝,而且宋王朝对辽每岁纳币,与西夏保持战争状态,这时候,东亚的国际关系,已经与唐代只有唐称君主、册封周边诸国成为藩国的时代大不一样了,从这一状况来看,东亚从此开始了不承认中国王朝为中心的国际秩序。
  ④
这一转变相当重要,这使得传统中国的华夷观念和朝贡体制,在观念史上,由实际的策略转为想像的秩序,从真正制度上的居高临下,变成想像世界中的自我安慰:在政治史上,过去那种傲慢的天朝大国态度,变成了实际的对等外交方略;在思想史上,士大夫知识阶层关于天下、中国与四夷的观念主流,也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主义,转化为自我想像的民族主义。对于国际政治的实际策略,与对于世界秩序的传统想像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
节选自葛兆光《宋代“
中国”
仪式的凸显》,有改动)
1
. 下列选项中表述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
.古代中国的“
华夷”
观念,最晚在战国时就已经形成,而在这之前,中国人也已经在自己的经验与想象中建构了一个“
天下”

B
.“
中国”
这一概念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形成,而古代中国历
史的记录和书写者自然也以“
中国”
为中心,把天下想象成一个以我为中心的大空间。
C
.古代中国人有一种文明优越感,常常觉得在文化上可以“
威服异邦”
,而随着文明的远播和退守,此邦与异邦的地理界限也会不断变动。
D
.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想象,空间意味与文明意味常常相互冲突和混融,文明高下的判断代替了空间远近的认知。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
段首先从“
华裔”
观念的形成说到“
天下”
观念的建构,从“
天下”
观念,谈到“
中国”
这一概念的形成。
B
.第②
段逐层论述了古代中国人的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和原因,并进一步指出其在空间意味与文明意味之间的复杂关系。
C
.第③
段指出,儒家关于夷夏之别在于文明而不在于地域、种族的观念至唐代中叶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宋代尤其剧烈。
D
.第④
段从三个方面论述了“
夷夏之别”
认识的转变对于传统中国的华夷观念和朝贡体制是的重大意义。
3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中国人的“
中国”
意识既与南夷北狄的观念相对应,也与很长的时期内中国文明确实比周围的民族优越的事实密不可分。
B
.即使有异族的崛起或异族文明的进入,古代中国人也可以从容地用“
礼失求诸野”
、“
乘桴浮于海”
、“
子欲居九夷”
等等说法宽慰自己。
C
.从没有佛教以外的真正强大的文明挑战过中国文明,因此古代中 国人固执地认为中国文明优于其他民族。
D
.随着“
天下”
观念的转变,中国对于国际政治的实际策略,与对于世界秩序的传统想象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 C A“
也许更早”
建构天下;B“
大约”
在春秋时期;D “
有时候”
文明高下的判断代替了空间远近的认知。
2. B
先论述“
原因”
,在表述“
表现”

3. D “
这一转变”
指的是古代中国人关于“
夷夏之别”
的认识的转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466685.html

相关阅读:季羡林《中国文化的内涵》阅读答案
在诗与思的辩难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来自同样“富有热情与痛
宗白华《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阅读答案
《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
《历史性的活化、延伸与推进》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