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
5
月
19
日文章】题
:
西方对中国的偏见曲解未来
(
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基肖尔•马赫布巴尼
)
我们正在进入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西方对世界历史主导的终结,意味着我们需要丢掉西方文化视角来理解这个新时代。这将需要改变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西方人士的思维。而由于头脑中充斥着偏见,他们得出的往往是错误的看法。我将提出三个西方对中国存有偏见的例子来加以证明。
西方对中国想当然的第一个根本性破绽是认为中国最终会像其他所有成功的发达国家一样加入大西方计划,并且变得“与我们一样”。他们相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政府无法继续存在下去,“玫瑰”或“橙色”革
命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西方的人口加起来约为
8.6
亿,而中国的人口有
13
亿。对历史傲慢的人才会以为西方文明大得足以同化中国文明。事实是,中国拥有属于自己十分发达而独特的文化,因此不会被西方同化。
西方对中国想当然的第二个根本性破绽是认为如果不成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国家,中国就会崩溃。在此次金融危机高潮时,西方对中国政权将会崩溃的一厢情愿的想法有过最明显的流露。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西方媒体的报道声称中国经济增长的崩溃如何导致了
4
万多起抗议活动,并预测这些抗议将升级并把政府推翻。
几乎没有西方分析家指出这其中显而易见的破绽
:
它所依据的是这样一种成见,即中国人民会愚蠢到仅仅因为
1
糟糕的经济表现而推翻一个给他们带来了
30
世界最快经济增长的政权。同样,几乎没有人能想到,中国政府在处理经济危机方面表现得比西方国家能干得多。
西方想当然的第三个根本性破绽是认为中国无法和平崛起。他们认为正如
19
世纪欧洲新列强的崛起导致战争和冲突一样,亚洲新强国在
21
世纪崛起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对任何地区来说,经济危机才是真正的压力测试。上世纪
30
代的大萧条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008
-2009
的大衰退是世界自上世纪
30
代以来遇到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倘若亚洲地区已经存在随时可能爆发的地缘政治对立,最近的金融危机本应已经点燃了导火索。
事实刚好相反,什么也没有发生。原因何在
?
因为亚洲国家有一种较强的政治共识,认为如果卷入地缘政治对立的零和游戏,它们就将放弃最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尽管存在对立,但所有国家都学会了如何处理。因此,中国的和平崛起既非侥幸,也非暂时现象,它是中国领导层高超的地缘政治处理能力的结果。
(选自《参考消息》
5
月
21
日
8
版)
6
.下列对“西方对中国的偏见”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终结了西方对世界历史的主导,但由于西方人士头脑中的偏见,他们得出的往往是错误的看法。
B
.西方认为中国最终会变得和西方一样,“玫瑰”或“橙色”革
命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C
.西方认为中国如果不成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国家就会崩溃。
D
.西方认为中国无法和平崛起,崛起过程中会导致战争和冲突。
7
.下列有关“西方认为中国会崩溃”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西方认为
,
中国人口比西方多几亿,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政府无法继续存在下去。
B
.有不少西方媒体预测,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崩溃而导致的抗议活动的升级会把政府推翻。
C
.中国人民不会因为一时糟糕的经济表现而推翻一个给他们带来了长期的世界最快经济增长的政权。
D
.中国政府比西方国家在处理地缘政治方面表现得能干得多。
8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西方认为西方文明大得足以同化中国文明。
B
.亚洲新强国在
21
世纪崛起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战争和冲突。
C
.
2008
—
2009
的大衰退是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D
.在最近的金融危机中,亚洲国家尽管存在对立,但所有国家都学会了如何处理地缘政治。
9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对世界历史主导的终结,意味着我们要从新的视角来理解这个新时代。
B
.中国人口比西方多,中国拥有属于自己十分发达而独特的文化,由中国历史上蒙古族、满族等的汉化可知,西方是有可能被中国同化的。
C
.上世纪
30
代的大萧条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可在
2008-2009
在大衰退中,亚洲地区没有发生战争和冲突,说明经济危机可能导致战争和冲突,但没有必然性。
D
.中国在
21
世纪崛起的过程中,特别是在
2008
—
2009
的大衰退中没有和其它亚洲国家爆发地缘政治对立,说明中国是能够和平崛起的。
参考答案:
6
.
A
(原文并没有说是“中国终结了西方对世界历史的主导”)
7
.
B
(
A
项前后两句没有必然联系;
C
项“一时”应为“一”,“长期”应为“
30
”;
D
项“地缘政治”应为“经济危机”)
8
.
D
(
A
项是“对历史傲慢的人”的观点;
B
项是西方的偏见;
C
项缺少限定语,应在“世界”后加“自上世纪
30
代以来遇到的”)
9
.
B
(原文没有提到“蒙古族、满族等的汉化”问题,也没有谈及“西方是否可能被中国同化”的问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468237.html
相关阅读:季羡林《中国文化的内涵》阅读答案
宗白华《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阅读答案
《历史性的活化、延伸与推进》阅读答案
《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
在诗与思的辩难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来自同样“富有热情与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