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
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太祖①
平袁氏,以柔为菅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
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
其召复之。”
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因事诛之,以为刺奸令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
鼓吹②
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
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太祖曰:“
善。”
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文帝③
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
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
帝不即从,而相诬告者滋甚。帝乃下诏: “
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
于是遂绝。
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④
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帝怒甚,遂召柔诣台⑤
;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考竟勋,勋死乃遣柔还寺⑥
。
[
注]①
太祖:曹操。②
鼓吹:军中鼓吹手。③
文帝:曹丕。④
治书执法:官职。⑤
台:尚书台。⑥
寺:廷尉官署。
9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奸吏数人皆自引去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B
.此重刑非所以止亡
所以游目骋怀
C
.愚谓乃宜贷其妻子
宁积粟腐仓而不忍贷人一斗。
D
.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
疾言厉色
10
.下列选项中,全都能说明高柔看问题比常人深远的一组是
①
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
②
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
③
处法允当,狱无留滞
④
愚谓乃宜贷其妻子
⑤
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
⑥
柔固执不从诏命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高柔担任菅长后,名气很大,所以县中的县吏都引咎辞职了,但高柔用邴吉的事例教导他们,使他们回来,并成了好官。
B
.对于民间有诽谤的妖言,文帝十分痛恨,但并没有立即采纳高柔的建议,随着形势的恶化,文帝最终还是采用他的方法,使告密之风平息下来了。
C
.军中乐手宋金等人在合肥逃跑了。高柔建议文帝停止用重刑,不杀宋金的母亲和弟弟,大批的人也因不用重刑而得以活命。
D
.曹丕因为宿怨,借鲍勋有小过失而要枉法诛杀他,高柔坚决不从,曹丕强令高柔审查并最终处死鲍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494102.html
相关阅读:《崔浩字伯深》阅读答案及翻译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冷泉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潘将军失珠》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