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鼐
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固文之贵也;寡闻而浅识者,固文之陋也。然而世有言义理之过者,其辞芜杂俚近,如语录而不文;为考证之过者,至繁碎缴绕,而语不可了当。以为文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何哉?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夫天之生才,虽美不能无偏,故以能兼长者为贵。而兼之中又有害焉,岂非能尽其天之所与之量,而不以才自蔽者之难得与?
青
?
①
伟之辞为古文,人所未有。世以此谓天之助
鼐少于京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四)
注:
①
?,通“瑰”
10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
焉
端:端绪,头绪。
B
.然而世有言义理之过
者
过:过分,过头。
C
.以为文之至美,而反以为病
者
病:弊病。
D
.而不以自喜之过而害
其美者矣
害:坏,不足
11
.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能直接反映作者文学主张的一组是(
)
①
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日: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
②
是三者,苟善用之,则皆足以相济,苟不善用之,则或至于相害。
③
此善用其天与以能兼之才,而不以自喜之过而害其美者矣。
④
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
⑤
而兼之中又有害焉,岂非能尽其天之所与之量,而不以才自蔽者之难得与?
⑥
恐天下学者读先生集,第叹服其美而或不明其所以美,是不可自隐其愚陋之识,而不为天下明告之也。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⑤⑥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②④⑤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是一篇书序,在文中,作者赞扬了王兰泉先生“异于人”的地方,并阐述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即义理、考证、文章必须相辅相成。
B
.姚鼐早就很赏识王兰泉,而《述庵文钞序》则是后来姚鼐读了王兰泉从金陵寄来的诗文以后才写的。
C
.王兰泉先生早随军征战,立了不少战功,解甲归田后立志于创作,写下了《述庵文钞》。
D
.作者认为,王兰泉之所以能够写出《述庵文钞》这样深得古文精髓的好文章,是由于他能将义理、考证、文章巧妙地结合起来。
参考答案:
10
.
D
害,妨害
11
.
D
作者的文学主张在第一段中便已经提出,
③
是对青浦王兰泉先生的肯定;
⑥
是作者的写作缘由。
12
.
D
其错误是
“
王兰泉之所以能够写出《述庵文钞》
……
是由于他能将义理、考证、文章结合起来。
”
原文则说的是
“
先生能用尽自己
(
三者兼之
)
的才能,并好好地承受上天给予他的禀赋,这才是他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
参考译文
我曾经谈论过学问的事情,有三个方面,就是义理、考证、文章。这三个方面,如果好好地运用,就能够相辅相成;如果不好好运用,就可能会导致互相妨害。现今博学强识并且有良好的言行的人,其文章本来就高贵;孤陋寡闻并且学识浅薄的人,其文章本来就浅陋。但是世间有过于追求义理的人,他们的言辞杂乱没有条理,粗俗浅显,像语录体,没有文采;有过于追求考证的人,他们的文章就会到了琐碎繁绕的地步,言语没完没了。自以为文章美到了极点,却反而因此成了弊病,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对喜欢的东西喜欢得太过份,而在他应当选择的东西(事物)上面智性却变得愚钝糊涂了。天生有才能的人,他的文章虽美但不能没有偏重,所以能兼有三者长处的是最为宝贵的,然而兼具了众长之中也还是会有不足。(这样看来)难道充分运用上天给的才华,而且不因为才华而自我蒙蔽的人不是很难得的吗?
青
三者兼之)
的才能,并好好地承受上天给予他的禀赋,这才是他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我轻时在京城认识先生,当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501031.html
相关阅读:“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冷泉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潘将军失珠》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深》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