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题。
饮食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内含着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与特征,而且也述说和传达着该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国饮食与中华文化结合而形成中国特色的“
美食”
文化。中国饮食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多少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影响,但从中人们可以发现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即中华饮食文化体现极强的包容性和同化力。中华饮食一方面吸纳和消化这些外来食品食物的加盟,另一方面又使之统一在中华饮食文化多元化的体系格局中,特别是在这种统一和多元化的建构中使外来的食物成分合理地转变为本土化的内容,在跨文化的组构中完成其本土化的演变。
中国饮食起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成的农耕文明,因此,北方形成了以小麦为主料的“
面食”
,南方则因“
水文化”
的关系演绎为“
鱼米之乡”
。而这种历史形成的生活方式,尽管在后来的物质高度发达与饮食水平大幅提升的状态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饮食最根本的“
本土性”
的民族本位的生存特质却仍然以不同形式而存在,且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卖的基础。走遍世界任何一个中国风格的餐馆与酒店,但凡选择“
中式餐饮”
,上述所有中国“
本土化”
的饮食要素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中国本土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国美食的滋味,感悟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在神韵。
从民族饮食文化史的角度察析,中国饮食一面大量吸收了外来食物的品种,另一面又始终保持民族风格与特性不变,这种文化稳定性,究其实质,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饮食在引进、移植、培养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
接受”
,二是“
消融”
。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如中国化的“
寿诞”
庆典,也出现了许多西方文化元素。传统的寿桃演变为西式的蛋糕,但人们口中的祝词却仍然是中国式的“
寿比南山”
、 “
福如东海”
,西方的元素经过本土化的改造,不仅没有让人产生悖离传统的陌生感,反而给人以更为贴近现实、更具现代意义的新鲜感受。
中国饮食文化之所以历久而弥新,就在于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断地汲取周边少数民族以及域外的有益的饮食文化因子,进而将之统一在自身的文化系统之中,在新的变革中共同推动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国文化接受任何外来的文化因子和相关元素,都是基于中国文化自身的革命性的要求,是中国文化自新的一神自主选择。但在接受不同的外来影响时,中国文化又始终保持着自身的本土性特色与民族性立场,张扬着自己的鲜明的文化个性。
(选自<
新华文摘》
第五期,有删改)
1
、下列关于“
中华饮食文化”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
.中华饮食文化是将中国饮食与中华文化结合而成的打上中国烙印的饮食文化。
B
.中华饮食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能吸纳外来食品的加盟,仍保持民族风格与特性。
C
.中华饮食文化随着物质高度发达与饮食水平大幅提升的状态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D
.中华饮食文化也不断汲取其它有益的饮食文化因子,因而能不断创新发展。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
.只有在中国本土,使用中国厨艺,才能真正品尝中国美食的滋味,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
B
.中国饮食接受外来饮食文化因子和相关元素,是由于我国饮食文化的自身要求,我们是有主动权的。
C
.在中华饮食文化多元化的体系格局中,中国饮食在吸纳和消化外来食品使外来食物的成分变得更加合理。
D
.西方的饮食元素,进入中国,完全被接受,会给人以更贴近现实.更具现代意义的新鲜感受。
3
.下列不属于“
我国饮食文化在接受外来食品时,能完成本土化演变”
的原因的一项(
)
A
.中国饮食文化始终坚持本土性的原则。
B
.对于异质文化善于进行本土化的改造。
C
.在民族化原则上着意变革与创新发展。
D
.西方的元素让人产生悖离传统的陌生感。
参考答案:
1
.C
【解析】本题为偷换概念,“
随着物质高度发达与饮食水平大幅提升的状态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的是中国的饮食方式。
2
.B
【解析】A
项中“
只有在中国本土”
错;C
项文中说“
使外来的食物成分合理地转变为本土化的内容”
;D
项“
完全被接受”
错。
3
.D
【解析】结合文章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话便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506243.html
相关阅读:宗白华《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阅读答案
在诗与思的辩难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来自同样“富有热情与痛
季羡林《中国文化的内涵》阅读答案
《历史性的活化、延伸与推进》阅读答案
《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