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谈
吟
诵
陈
向
春
吟诵是什么
?
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
?
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
“
吟
”
的么
?
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
?
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语音变迁,所谓的
“
正宗
”
古音并不存在。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古调绝响,无从谈起。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比如
“
入声
”
被认为是一种
“
原生态
”
,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吟唱的
“
唱
”
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这当中,
“
诵
”
为基础,
“
吟
”
是结果,
“
唱
”
是升华。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
“
调
”
随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注经典。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
“
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
”
,用
“
经典
”
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
“
中介
”
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于是,中华
“
经典
”
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
古人把作诗称之为
“
吟咏情性
"
,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来,即为诗。而诗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里体会。所以,
“
吟咏
”
的作用,不单是所谓
“
语言的艺术
”
问题,或艺术的审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
“
性情
”
。
(
选自
.
3
.
29
《人民日报》,有删改
)
【注】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6
.关于
“
吟诵
”
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
B
.吟诵,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C
.大陆
“
吟诵
”
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D
.台湾
“
吟唱
”
的
“
唱
”
,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由唱。
7
.对于吟诵具有
“
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语音变迁中有不变的因素,我国一些方言中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
B
.儿童吟诵精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
“
经典
”
以
“
求其日后自己发芽
”
。
C
.中华
“
经典
”
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人人心。
D
.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
(
诵
)
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美。
8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古调的原因是数千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已不存在。
B
.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以分别看做基础、结果和升华。
C
.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十足。
D
.吟咏
(
诵
)
不是语言的艺术,也不是审美的艺术,而是内涵着传统性情的艺术。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6
.
D(
原文讲的是
“
自然生发
”
而非
“
随意生发
”)
7
.
A(
此项所谈为语音变迁,与文化和艺术内涵无关
)
8
.
C(A
原因有二,语音变迁,古音不存只是其中之一;
B“
诵、唱和吟
”
顺序错,与原文不符;
D
从原文最后一句来看,
“
吟咏
(
诵
)”
最根本的作用是涵养传统性情,但它同时又是语言的艺术和审美的艺术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509321.html
相关阅读:宗白华《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阅读答案
《历史性的活化、延伸与推进》阅读答案
季羡林《中国文化的内涵》阅读答案
在诗与思的辩难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来自同样“富有热情与痛
《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