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阅江楼记 宋濂》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江楼记 宋 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 阅江楼记
宋 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
阅江”
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之严固,必曰:“
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
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之勤,必曰:“
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 ①
覃(tán)
:延伸。 ②
?(yè)
:给在田间劳作的农夫送饭。 ③
旋踵:脚后跟转一转,瞬息间。 ④
逢掖:逢,大;古代读书人穿的袖子宽大的衣服。 ⑤
勒诸贞珉:勒,刻;诸,之于;贞珉, 碑石。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类皆偏据一方 类:大抵、大致
B
.番舶接迹而来庭 庭:庭院、院子
C
.往往倚之为天堑 堑:壕沟
D
.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亵:轻慢、不庄重
5
.B
【解析】庭:朝觐,朝贡。联系后文“
蛮琛联肩而入贡”
对应位置的“
贡”
就容易推断了。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 燕王欲结于君
B
.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欲呼张良与俱去
C
.上以其地雄胜 木欣欣以向荣
D
.见江汉之朝宗 夫晋,何厌之有?
6
.B
【解析】B
都是介词,同,跟。其中“
欲呼张良与俱去”
,“
与”
后省宾语“
之”
。A
介词,在;介词,与,跟,同。C
连词,因为;连词,表修饰,而。 D
结构助词,放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其独立性;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7
.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 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A
.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B
.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C
.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D
.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7
.D
【解析】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本题考查学生的对文言的点逗,即断句能力。易犯错误:一因语意把握不准而错;二因受现代汉语习惯干扰而错;三是某词断前断后局部看均可,而失于联系前后文明辨之,致使误断等。本题难度适中,相对易排除项应为AB
两项,纠结项大概在CD
之间。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文从山川王气写起,以偏于一隅的南朝相比,说明只有雄伟霸业的大明王朝才显金陵君王霸气,歌颂了朱元璋开国定鼎之功,也奠定了文章的豪纵宏博之气。
B
.第二段写到皇帝在登楼时的种种“
遐思”
,表面上似在赞扬“
一统之君”
,实际上是在讽刺皇帝不关心国事民疾,只为观赏胜景而登临,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思。
C
.作者以前朝临春、结绮、齐云、落星等华丽、高峻的供统治者享乐的楼阁,灰飞烟灭于历史的尘烟之中这样国亡楼毁的历史教训,巧妙地达到了“
以史为鉴”
的目的。
D
.文章省略了一些风光景物的描写,主要叙写明太祖建阅江楼的旨意,即励精图治,是为了歌颂明太祖一统江山的宏伟业绩和贤明圣德,这是文章应制的性质所决定的。
8
.B
【解析】文章确实是赞扬“
一统之君”
,当然也有弦外之音,即为皇帝敲响警钟,暗寓皇帝要处处关心国事民疾,而不应只为观赏胜景而登临。文章暗寓箴规讽谏之意,但不是讽刺,是一篇颇有分寸的得体的应制之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509384.html

相关阅读:《潘将军失珠》阅读答案及翻译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深》阅读答案及翻译
《冷泉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