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
15
题。
①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②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选自《五人墓碑记》)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素不闻诗书之训
训:教训
B.
而又有剪发杜门
杜:关闭
C.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猝:立即
D.
忠义暴于朝廷
暴:显露,表彰
14.
下列句中“于”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B.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D.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15.
对选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把大阉之乱时缙绅变志之人与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对比,突出五人慷慨勇毅。
B.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通过这一设问说明五人之死,重于泰山。
C.
作者看来,修大墓,立碑刻名,使志士跪拜流泪,是百代难得的际遇,比周顺昌还要荣耀。
D.
选文最后一句,揭示了作记的缘由和目的,歌颂“五人”的高尚品格。
答案:
13.A
(“训”是“教诲”的意思)
14.D
(于:介词,向。其余三项均为介词,在。)
15.C
(“比周顺昌还要荣耀”之说无据。)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511158.html
相关阅读:《荆轲刺秦王》高一课堂练习及答案
《兰亭集序》阅读答案
高一《鸿门宴》阅读精选(附答案)
《窦娥冤》课内语段阅读及答案
《哈姆莱特》阅读指导学案(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