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到水了。
”
②
这是一篇大家耳熟能详的小学课文,其语言简洁,故事有趣,深受学生及教科书编写者的喜爱。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都有这篇课文。而早在
1981
的人教版,五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一册中就有这篇课文,虽然各个改写版本有细节上的差别,但大同小异,一直沿用到今天。这只聪明的乌鸦,已经成了一代人童的集体回忆,并将一直延续下去。但是,如果我们细究这篇课文的文本变化,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并对寓言这种文体,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③
众所周知,这个故事来自于伊索寓言,我们先看看其中是怎么讲述的。以
“
冠鸟口渴,来到一只水罐前。他使劲推那水罐,但没有能把水罐推倒。他见那水罐仍然稳稳地立着,自己推不倒它,于是便采用他想出的一个办法。他把小石子儿一块块投入水罐里,那些石子儿使水从罐底上升,冠鸟终于这样解除了自己的口渴。这则故事是说,智慧更有力量。
”
④
冠鸟,即乌鸦的另一译名。在这个版本中,对比课文,有两个细节是值得推敲的,首先,这只乌鸦推了推水罐,无果后才想到了石子。其次,这个寓言后面加了条寓意。关于第一点,我们稍后再说,先说寓意。在每一个伊索寓言后,都附有一条寓意,是由后人附加上去的。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这个故事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呢?
⑤
也不尽然。
⑥
在
1887
George Fyler Townsend
翻译的版本中,故事最后的寓意是:
“
需求是发明之母
”
。这个版本应当是后世最为流行的版本,
1912
出版的
V.S.,Vernon Jones
翻译的英译本也取同一寓意。今天许多伊索寓言的中译本就据此而来。
⑦
而查阅
1848
Thomas James
(
London:JohnMurry,Albemarle Street
出版)总结、汇编各个古希腊版本而得出的英译本,会发现,这一故事给出了两条寓意:除了
“
需求是发明之母
”
这个寓意外,还有
“
在蛮力失败后,技术和耐心会获得成功
”
这一条。为了表达出这两个寓意,文本强调了
⑴
。
⑧
在
1894
Joseph Jacobs
翻译的版本中,故事结尾的寓意为:
⑵
。为了强调这条寓意,文本中反复强调了乌鸦投了一颗,一颗,又一颗石子在罐子中。
⑨
而在
1919
,芝加哥
RandMcNally &Company
出版的伊索寓言儿童版中,则没有推水罐的细节。最后的寓意变成了:好好使用智慧将使我们走出困境。
⑩
在
1848
的版本中,我们分明闻到了译者当所处的时代气息:力量、工业、技术、发明、需求。而
1919
的儿童版中的这个寓意,即强调智慧,也被后来流行的一些中译本所取。
⑾
由此可见,寓言,本来或许就不是给小孩子看的,它充满了成人世界的视角,很多时候是智慧,也有时候是成见。
⑿
在伊索寓言中,崇尚的是弱肉强食的
“
丛林法则
”
,其中不乏野蛮、狡诈与残忍。而在这个
“
动物庄园
”
中,乌鸦,绝对居住在食物链的上层。同样是口渴,伊索寓言中的鸽子瞥见画上有一盆水,就一头撞了上去。而乌鸦呢,他是能预言的,具有一定神性的大鸦的亲戚,所以极有智慧。他曾对燕子说:
“
你的外貌只有在春暖时节才显得容光焕发,而我的外貌虽历经冬日风寒,依然丝毫无损。
”
可见,在伊索寓言中,乌鸦大概担当了穿着黑袍的祭司或先知的角色。
⒀
□
⒁
而这种想象或期望经常纠缠在一起,在文本中得以微妙的体现。譬如上世纪初,
“
老鸦喝水
”
:
“
老鸦口渴,想喝瓶子里的水。但是瓶子深,水又浅,老鸦喝不着。他心里很急,在瓶子边上踱来踱去。突然他看见一堆小石子,就衔了几块,放在瓶子里。瓶子里有了石子,水就升上来了,老鸦喝得很舒服。
”
⒂
这个版本,与现在的课文一样,没有乌鸦推罐子的细节。但既然是老鸦,体力衰弱,想必是推不动的,但又因为
“
老
”
,所以思虑周全,很有经验。为什么乌鸦变成了老鸦?这是个可以琢磨的事情,也许在那个代,
“
老
”
依然代表着
⑶
⒃
寓言永远属于讲述这个故事的不定的时代。所以,如何将成人的寓言,用合适的方法,说给儿童听,不仅反映了文本语言改写的活泼化,也反映了课堂的变化。如今的课堂提倡以儿童为中心,越来
“
老鸦
”
,钻进了我们的课本,却愈发轻起来,成了聪明的
“
小乌鸦
”
。
摘选自
7
月
31
日
1.
题目中“前世今生”在文中的意思是
(
2
分)
2.
概括第
②
段的主要内容。(
2
分)
3.
分析第
11
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3
分)
4.
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
13
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3
分)
①
他也不赞成儿童读寓言,恰因为寓言故事太简单了,寓意太直白了,而世事远要复杂,孩子们相信那些寓言,以后不免受到伤害。
②
钱锺书先生曾在《写在人生边上》一书中,谈到伊索寓言。
③
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孩子的世界终归是我们想象出来的,而他们的教育,也大都源于我们所加上的期望与价值观。
④
当然,
⑤
他的意思是,卢梭就不赞成儿童读寓言,因为孩子们是纯洁的,而寓言充斥了太多成人的狡诈。
A.
②
④
①
③
⑤
B.
③
②
④
①
⑤
C.
③
⑤
②
①
④
D.
②
⑤
①
④
③
5.
根据文章内容,文中横线空格处应填入的合适内容应该是:(
3
分)
(
1
)处
(
2
)处
(
3
)处
6.
作者认为在如今的课堂上,可以用更合适的方法说寓言给儿童听,请另举一寓言对课堂教学进行推断想象。(
4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516940.html
相关阅读:在诗与思的辩难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来自同样“富有热情与痛
《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
季羡林《中国文化的内涵》阅读答案
《历史性的活化、延伸与推进》阅读答案
宗白华《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