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型”思维方式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运用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随着国家课程标准和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选修的考生来说:除要学好一、二、三、四册和(必修)上、下册外,还增设了地理(选修)上、下册的内容,可谓“容量”大矣;又2003年高考时间提前,可谓“时间”紧矣,再加上近几年高题不断翻新,对的地理技能、分析综合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地理中,如采用过去“死”、“死”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本人在时遵循:让自主、创新的原则。着重让掌握,加强技能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为目的。把“发散型”方式作为的首选模式,并作了初步尝试,通过几次测评,效果颇佳。

一、 以“果”带“因”

现代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四重”,即“重过程教学”、“重学法指导”、“重技能培养”、“重实际运用”。这就要求在向学生传授时,不要“授人以鱼”而要“授人以渔”,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复习“河流与湖泊”一节时,书中讲到“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而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这一结论是无可厚非的,让学生记住它,也并非难事,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这就要让学生知道“大”不单单是指其长度,而且还要从其径流量、流域面积等多角度来分析,因为珠江位于我国华南地区,流经降水较多的湿润地区,而黄河则位于我国降水较少的北方地区,珠江的流量是黄河的6-7倍,故黄河只能被称为第二长河,而不能称第二大河。尔后再举一反三,让学生分析: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而不能称之为第一大河?通过以上分析,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对问题的迁移和分析能力。

二、 以“线”带“点”

通过对《地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研究分析:高考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多而“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不太紧密。如果让学生单纯地去识记,学生会感到既枯燥又无味,同时遗忘率又高。即使学生记住了,也很难应付灵活性、综合性强的高考模拟,从而给学生产生一种莫名的感觉:我下了功夫,却考不出好成绩。使学生对地理学习逐渐失去了信心,进而产生一种恐惧感,真可谓:见“地”而无理,有“理”讲不清。为此,本人在复习时,设置了多条 “线”,如:经线、纬线、交通线等,用这些“线”把一些“素不相识”的知识点串连起来。如在复习《世界地理》知识时,本人以赤道为“红线”,要求学生回答:

① 自西向东,赤道所经过的大洲、大洋的名称?

② 赤道所经过大洲的主要气候类型?成因?特点?

③ 赤道所经过大洲的主要地形区?成因?特点?

④ 赤道所经过的国家?首都?经济?特有的农产品、矿产品?近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民族?文化?宗教?

通过以上复习,学生不但了解了相关的地理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看图、识图以及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自学的能力。

三、 以“点”带“面”

在小比例尺的地图上,我们可以把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看成一个“点”,以“点”为中心,向外画“圆”,辐射其它地理知识,形成一个“面”。例如:讲“北京” 时,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引出北京的气候类型、成因、特点?进而引出北京的“沙尘”天气:爆发的时间?源地?原因?解决的措施?以及2008年的“北京奥运”几月份举办可避免“沙尘”的袭击?等一些问题)、的变革、城市职能(引出城市职能的种类?以及我国主要城市的职能?)、人口(引出今后北京的人口政策?)、经济的发展(引出目前主要的工业部门?今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北京的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课后让学生再了解一下伦敦、巴黎、纽约、旧金山等世界重要的城市,以及一些“热点”城市。这样,不但使学生识记了相关的地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四、 以“图”带“文”

古人云:学地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左书右图”,由此可以看出地图对于地理来说是何等的重要。这种强调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再把图像信息储存备用的作法,可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多样而丰富的地理表象。由于图像信息比文字信息容易直接和再现,所以通过图像建立起来的地理表象,在心里活动中具有特殊意义。再说有些地理知识用文字表述比较抽象,而用图表表示则比较直观形象。更何况高考要求考生对“图”的能力不断提高:不但要求学生学会识图、读图、分析图,还要求学生能绘制图表。因此,在复习时,就要重视“图”。如:在复习“世界气候”时,本人采用了以“图”带“文”的复习方法,先出示图表,然后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① 判断该图是何种气候类型示意图?判断的依据?该气候主要分布的位置?该气候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植被及其特点?

② 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找出该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有该气候存在?

③ 假如该地是南非的开普敦,此图中的“气温和降水”情况是否与实际相符合?如不符合,该图应如何改动?(多媒体演示该气候类型的其它图表)

④ 假如把图中的“气温和降水”改成:“高温多雨,低温少雨”,那么,该图表示的又将是何种气候类型?

由此引出另一种气候类型的复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图”的能力, 又能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等方面的综合,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发散型”思维方式在高三地理复习中运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研究探索,灵活地将“发散型”思维方式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去,不断创新,更新教育观念,为党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54324.html

相关阅读: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第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