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
这个概念
刘建军
当某些人被视为弱势群体时,他们便觉得受到莫大的刺激。我的住房是差了一点,收入是低了一点,但我在人格、自尊、权利等方面一点也不弱。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是这些被划为弱势群体的人有问题吗?不是!问题的关键出在“
弱势群体”
这个容易引起歧义的概念上。因为它把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不同学科研究社会群体结构的多重变量交织在一起了,从而造成了概念内涵上的混乱。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群体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收入,这本是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但问题在于,在中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时候,许多人还是不能认同这一点,以至于还在希望通过计划的手段消灭这种市场逻辑所导致的差别。市场经济尊重勤劳肯干的人,青睐那些依靠知识、能力和自立劳动吃饭的人。如果那些被认为是弱势群体的人是因为他们不劳动而面临如此困窘局面,那么拯救他们的就不是别人的施舍和社会的帮助,而是他们的自立和勤恳。如果那些被划归弱势群体的人是因为不平等的竞争和权力经济的资源剥夺而造就出来的,那么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经济问题了。换句话说,他们的“
弱”
只是暂时的,企业家、社会和政府应该通过“
资源补偿”
来消除这一暂时的“
弱”
,社会应该通过还他们以公正使他们强起来。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不同群体确实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但是这样的不同或差别是否就意味着强弱之分呢?一般来说,所谓的弱势群体是指那些下岗工人、农民工、无家可归者等等。这些人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低收入。但是,低收入并不必然等于他们就是弱者。一个低收入的人在心灵上可能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在人格上可能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在生活上可能是一个非常自立的人。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人格健全、自立自强的人因为自己被划为弱势群体而耿耿于怀,他们接受不了这样一种带有歧视性的“
社会身份”
。所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弱势群体其实并不是完全能够成立的。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会有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划分呢?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被划归到弱势群体的人在利益表达、权利保障上可能处于一种弱势。这种弱势地位使其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实现利益表达,无法通过合法的途径保障自身的权利。于是,他们觉得弱势群体这个概念填补了他们处于弱势的心灵,是对其社会地位的准确描述。实际上,这并不是群体强弱的问题,而是一个制度是否完善和机制是否畅通的问题。如果把制度和机制问题转化为一个不同群体的对立和冲突问题,显然是不对的。这一转换非但没有激发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反而引发了日益累积的社会不满和社会冲突。因此,从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弱势群体这一概念是不成立的。弱势群体背后隐藏的不是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而是制度的缺陷和机制的不畅通。
在政治层面上,本没有什么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之分。过分渲染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没有裨益的。当然,没有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之分并不等于没有差别,一个有差别的社会并不等于是不和谐的社会,也不等于这是一个不公正的社会。基于市场逻辑而产生的收入差别是正常的。任何一个社会的做法不过是通过政策来缩小这种差别。那些被称为弱势群体的人,其共同特征就是低收入。所以,我们应该用“
低收入群体”
来替代“
弱势群体”
这一概念。
1
.下列关于“
弱势群体”
这一概念的解说,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
.这一概念把研究社会群体结构的多重变量交织在一起,从而导致了其内涵的多重性和不确定性。
B
.这一概念对拥有不同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不同群体进行了二元切分,是不平等竞争和资源剥夺的产物。
C
.这一概念的出现,涉及到了利益表达和权利保障等问题,填补了处于弱势的人的心灵,是对其社会地位的准确描述。
D
.这一概念是基于市场逻辑而产生的,符合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是可以通过计划的手段来消除强势和弱势的差别。
2
.以下说法不属于作者主张慎用“
弱势群体”
这一概念的原因的一项是
A
.从经济层面看,容易助长那些被认为是弱势群体的人的依赖心理,从而使他们失去自立人格和进取精神。
B
.容易对那些收入低但在心灵上坚强、人格上健全、生活上自立的人造成精神上的伤害。
C
.可能会使不同的社会群体处于对立和冲突状态,从而引发日益累积的社会不满和社会冲突。
D
.从政治层面看,过分渲染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是没有裨益的。
3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社会上被称为弱势群体的人,在作者看来其共同特征就是收入低。
B
.弱势群体背后隐藏的不是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而是制度的缺陷和机制的不畅通。
C
.要从根本上解决所谓弱势群体“
弱”
的问题,社会应该通过还他们以公正使他们强起来。
D
.作者从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层面分析问题,认为应该用“
低收入群体”
来替代“
弱势群体”
这一概念。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
.A
(BCD
都不符合作者的观点)
2
.A
(该说法在文中缺乏依据)
3
.C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546348.html
相关阅读:宗白华《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阅读答案
《历史性的活化、延伸与推进》阅读答案
《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
在诗与思的辩难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来自同样“富有热情与痛
季羡林《中国文化的内涵》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