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1
)。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
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
杀之”
三。尧曰“
宥之”
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
鲧可用”
(2
),尧曰:“
不可,鲧方命圮族”
(3
),既而曰“
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
《诗》曰:“
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注:(1
)祥刑:谓善用刑罚。 (2
)四岳:唐尧之臣,羲和之四子也,分掌四方之诸侯。一说为一人名。()鲧(gǔn
):传说大禹之父,四凶之一。(3
)方命:违命;抗命。圮pǐ
族:毁害族类。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矜:同情。
B
.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
胜:尽。
C
.夫君子之已乱
已:已经
D
.因其褒贬之义
因:根据
10
.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
君子长者”
之精神的一组是(3
分)
①
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 ②
皋陶曰“
杀之”
三 ③
不可,鲧方命圮族 ④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⑤
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 ⑥
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11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开头列举那么多古代的帝王,是要说明古代圣王“
爱民之深,忧民之切”
,是因为以长者之道待天下。
B
.文章以忠厚立论,援引古仁者施行刑赏以忠厚为本的范例,阐发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文章说理透彻,结构严谨,文辞简练而平易晓畅。
C
.本文是苏轼分析刑与赏如何才能达到忠厚之极的一篇策论。作者围绕儒家经典中的一“
疑”
字,论证忠厚之至不仅在于刑与赏,还在于用“
君子长者之道”
治理天下。
D
.本文认为,君子让社会安定的方法就是常常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样人们就知道自己的仁义之心。
12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
)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
(2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
(3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
13
.用斜线(
/)
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
处)(3
分)
子曰:“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 邦 不 居 天 下 有 道 则 见 无 道 则 隐 邦 有 道 贫 且 贱 焉 耻 也 邦 无 道 富 且 贵 焉 耻 也。”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9
.C
(止,制止,消除。)
10
.B
(②③
都是不宽容 ⑤
只是作者的议论)
11
.D
(原文是“
时其喜怒”
,即在合适的时候表现自己的喜怒,“
人们就知道自己的仁义之心”
,表述也不准确。另外,前一句与与后一句也不构成因果)
12
.(1
)奖赏时如有可疑者应该照样留在应赏之列,是用它来推广恩泽。
(2
)为什么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呢?
(3
)古人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
13
.子曰:“……
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孔子说:“
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556048.html
相关阅读:《冷泉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潘将军失珠》阅读答案及翻译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深》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