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消息二则》的教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教学目标:

1、 审视、反思、接受和借鉴经验、提高认识社会的。

2、 理解信息主体的含义,提高对作品内容进行概括的能力。

3、 对比阅读,比较同类主题不同作品观点的异同。

教学重点:

1、 着重认识类作品的特征和主要的表现方式。

2、 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人生感受;学习如何把握历史的瞬间,进行忠实的记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从纪念历史的角度看,2005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对今天的每一个人来说,历史不仅提供了一种对过去的回忆,更是一面镜子,每一个后来人都可以从历史的记载中去反思、借鉴。

二、 简介文体:

问:课文是以什么方式来记住历史的?

明确: 消息

简介:消息也叫新闻,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新闻体裁。

它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组成。但不是每篇都具有这五部分。其中标题常用多行形式,分为引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它常用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即用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它的写作要求是——客观叙述,迅速、及时,简短、概要,生动活泼。

三、 研习第一则消息

(一) 标题——七个字,讲出了“人物、事件、事件的意义”,符合拟新闻标题的要求,实在概括,使人一目了然。

(二) 1、导语(第1段):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腿下跪,请求恕罪,以此表示对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的沉重悼念。

2、主体(第2、3段):德国领袖对二战责任和屠杀无辜的犹太人的罪行的认识;勃兰特答记者问,回答他为什么下跪。

3、结尾(第四段):勃兰特下跪行动的意义和影响。

(三) 几部分中,哪部分内容最重要?

明确:导语(借此说明消息中导语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并阐释“倒金字塔式结构)

(四) 小结:

1、 本文是一则综合消息,时间跨度达30多年,作者取材精当,着重选择与如何认识战争责任相关的片段来组合。

2、 体现新闻客观性的原则,没有消息写作者的主观议论。

(五) 延伸:探讨德日两国对二战的不同态度,引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研习第二则消息(仿照第一则的程序与,让生自主分析)

(一)标题——行为主体 行为方式

(二)1、导语(1):交代新闻来源,披露本则消息的主要的新闻事件,交代何人何时于何地宣布了怎样的事实。(最重要)

2、主体(2-6):编写第二次世界大战亚太战区历史教材的原因、意义、经过,并对教材进行评价,说明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3、新闻背景(7):这份历史教材是在该省民间组织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的推动下完成的。

4、结尾(8):介绍教材的使用范围。

(三)小结:

1、 本则消息属于动态新闻。

2、 依旧坚持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五、 比较两则消息的异同(习题2)

1、 共同观点:公民的历史责任感。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为本民族、为自己国家的行为,为国际公义负责,只有承担这些历史责任,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抚平战争伤痕,消除国家之间的隔阂,才能取得和平与安宁。

2、 均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但写法有不同:

前一篇:综合消息,收集有关材料,予以组合。

后一篇:动态消息,注意写清事件,突出中心,明白地交代新闻来源。

六、比较“通讯”与“消息”(习题3)

1、内容上:消息简单地报道了 发生什么事,不多写情节;

通讯则详细、具体地报道前因后果,展示情节。

2、表现手法上:消息以叙述为主;

通讯则综合采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表现形象生动。

3、结构上:消息常用 “倒金字塔式结构”,一般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篇幅较短;

通讯结构灵活,篇幅较长。

板书设计:

消息——真实性、时效性、受众性

↓ ↓

公民责任感 倒金字塔式结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55615.html

相关阅读:江苏语文试卷点评 高考试题难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