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分)
楚狂接舆
①
歌而过孔子,曰:
“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论语
·
微子》)
子曰:
“
滔滔
②
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
③
易之?且而
④
与其从辟人之士
⑤
也,岂若从辟世之士
⑥
哉?
”
?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
“
鸟兽不可与同群
!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⑦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论语
·
微子》)
【注】
①
楚狂接舆:姓陆名通,字接舆,楚昭王时,因见政治昏暗,乃佯狂不仕,当时人称之为楚狂。
②
滔滔:比喻纷乱的样子。
③
以:与、和。同下文
“
鸟兽不可与同群
”
、
“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
、
“
丘不与易也
”
诸
“
与
”
字同义。
④
而:你,指子路。
⑤
辟人之士:指孔子。因孔子周游列国,相继离开鲁、卫、楚等国。辟,通
“
避
”
。
⑥
辟世之士:避世隐居的人。
⑦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如不与世人同群生活,那么要跟谁相处而生活呢?徒,辈。
1
、对上面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接舆是楚国有名的狂人,他的佯狂实际上是一种避世之法。他与当时众多的隐者一样,以为天下无道,政治黑暗,难以有所作为,便为洁身自好而遁世隐居与山林鸟兽同群。
B
、只有君王圣明,才能使圣贤君子大有作为;如果君王无道,圣贤君子不仅会自己退隐,而且相互号召远离无道之君。因此接舆以凤喻孔子,讽刺他在天下无道时却不隐去是一种德行衰败的表现。
C
、面对接舆的嘲讽孔子虽没能直言想法,但却可以由接舆的
“
知其不可为而逃之
”
,感受到孔子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的处事态度。
D
、孔子对隐士的
“
不合作
”
持严厉批判态度,他认为过于消极无为无法改变天下无道的局面,所以仍不肯放弃对政治的参与。
2
、结合上面语段,联系当今社会,谈谈你对孔子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的精神的认识。(
3
分)
答:
【答案】
1
、
D
(语段中并没有明显的表明孔子的
“
严厉批判
”
的态度,甚至从《微子》的很多语段中可以看出由于当时的社会无道,孔子对隐者的不合作态度还是比较欣赏的,且孔子亦提出
“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
的观念。但出于对自身道德主张的坚守,所以仍不肯放弃对政治的参与。)
2
、
“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的处事态度在任何社会都是应该秉承的。(
1
分)孔子所处的代,政治不清明,天下无道,举世皆浊,有隐者隐遁山林与鸟兽同居,但孔子却认为人与鸟兽不同,即使世事艰难,也应挺身而出扭转大局,只要是有利人民,合乎义理的,没有不尽力为之奋斗的。(
1
分)在当今社会,政治清明时局稳定,但也存在一些不良社会现象,我们应始终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精神,参与变革,慨然担当起社会的责任。(
1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559938.html
相关阅读:《冷泉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潘将军失珠》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深》阅读答案及翻译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