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
冯道传》论曰:“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
行己有耻。”
孟子曰:“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
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
我有一儿,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吴子》曰:“
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尉缭子》言:“
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后汉书》载:“
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
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悉以金马还之。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杜子美诗:“
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
一本作“
廉耻将”
,诗人之意未必及此。然吾观《唐书》言,王?为武灵节度使。先是,吐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先贮材木,皆为节帅遣人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蕃人知?贪而无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筑月城守之,自是朔方御寇不暇,至今为患,由?之黩货也。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得此意者,郢书燕说,或可以治国乎?
(节选自顾炎武《日知录》)
【小 题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弃礼义,捐廉耻 捐:抛弃
B
.已十七,颇晓书疏 疏:文书
C
.亦不愿汝曹为之 曹:等,辈,们
D
.由?之黩货也 黩:滥用
【小题2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悉以金马还之 在小足以守矣
B
.由?之黩货也 此人之教子也
C
.吾时俯而不答 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
D
.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
【小题3
】下列 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
.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那些曲意逢迎、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
B
.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一个国家必须有慈孝廉耻的风尚,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
C
.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使用金钱如同消耗粟米一样,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D
.故贪夫为帅,而边城晚开。
所以贪财的人担任统帅,边关的大门到晚间也还洞开着无人把守。
【小题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
鸡鸣不已于风雨”
写出了“
独醒之人”
身处乱世,也会毅然决然发出正义的声音。
②
古人治军以廉耻作为基础,将士们懂得礼义廉耻的道理,便足以克敌制胜,保存自己。
③
作者借颜之推讲述齐朝一士大夫教育儿子的事例,表达了反对后人出仕做官的观点。
④
作者倾向于杜甫的诗句是“
安得廉耻将”
。虽有牵强附会之嫌,却蕴藏着作者的期许。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小题5
】作者在文章第一段结尾指出“
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意思是说士大夫没有羞耻心,可以称之为国耻。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作者这一认识的看法。(不少于200
字)(12
分)
【答案】
【小题1
】D
【小题2
】B
【小题3
】C
【小题4
】A
【小题5
】【评分要点】能说明士大夫没有羞耻心和国耻的关系,6
分;能恰当举例阐发自己的感悟,6
分。字数不足200
字,每少20
字扣1
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
【小题4
】
试题分析:②
处,“
便足以克敌制胜,保存自己”
错误。③
处,“
表达了反对后人出仕做官的观点”
应为“
不愿子孙用这些技能侍候公卿大人,谋取仕途,始终保有自己的礼义廉耻”
。首先要浏览各个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段落和句子,然后将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比较。此类题目的误区主要有:张冠李戴、时间地点错位、曲解实词虚词之意、胡乱推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
【参考译文】
《五代史·
冯道传》中论述道:“
礼义廉耻,是治国的纲纪准则,治国的纲纪准则得不到伸张推行,国家就会灭亡。”
礼义,是治理人民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大凡不廉洁便什么都可以拿,不知耻便什么都可以做。人如果到了这种地步,那便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都随之而来了。更何况身为大臣如果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么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道理呢?然而在这四者之中,知耻尤其显得重要。因此孔子论及怎么才可以称为士,说道:“
个人处世必须有羞耻心。”
孟子说:“
羞耻心对于人的关系重大极了,那些搞阴谋诡计耍花样的人,是根本谈不上羞耻的。”
之所以如此,因为一个人不廉洁,甚至于违背礼义,原因都产生在没有羞耻心上。因此士大夫没有羞耻心,可以称之为国耻。
我考察自夏商周三代以后,社会道德日益衰微,礼义廉耻被抛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但是凛冽的严冬中有不凋的松柏,风雨如晦中有警世的鸡鸣,在那些昏暗的日子里,其实不是没有独具卓识的清醒者啊。最近读到《颜氏家训》,书上说:“
齐朝一个士大夫,曾对我说:‘
我有一个儿子,已十七岁,颇能写点文件书牍什么的,教他讲鲜卑话,也学弹琵琶,想要让他稍微通晓一点,用这些技能侍候公卿大人,肯定到处受到宠爱。’
我当时低下头不曾回应。奇怪啊,这个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的!倘若借助这些本事能使自己做到卿相,我也不愿你们这样做。”
唉!颜之推不得已而出仕于乱世,尚且能说出这样的话,那些曲意逢迎、卑劣地献媚于世俗的人,能不感到惭愧吗?
古人治军的原则,没有不以廉耻为基础的。《吴子》说:“
凡是统治国家和管理军队,必须用礼节教化军民,用大义勉励军民,这是为了使他们有羞耻心。当人有了羞耻心,从大处讲就足够进攻,从小处讲就足够防守了。”
《尉缭子》说:“
一个国家必须有慈孝廉耻的风尚,那就可以用牺牲去换得生存。”
《后汉书》上记载:“
张奂担任安定属国都尉,羌族的首领感激他的恩德,送上二十匹好马,先零族的酋长又赠送他八枚金钟,张奂一并收了下来,随即召唤属下的主簿来到羌族众人的面前,以酒酹地说:‘
即使送给我的马多得像羊群一样,我也不让它们进马厩;即使送给我的金子多得如粟米一样,我也不放进我的口袋。’
然后把金钟和好马全部退还给羌人。羌人的性格重视财物而尊重清廉的官吏,以前的八个都尉,大都贪财爱货,为羌人所憎恶,直到张奂正直廉洁,威望教化才得到了充分发扬。”
唉!自古以来,边疆局势的败坏,难道有从不贪求财货的官吏开始的吗?
杜子美的诗写道:“
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
另有一个版本写做“
廉耻将”
,诗人原本的意思未必想到这点。但我读《唐书》,讲到王?做武灵节度使时,先前吐蕃人想造乌兰桥,每次在河岸边事先堆积木材,都被节度使派人暗地里运走,丢弃在河水中,桥始学科网终没有造成。吐蕃人了解到王?贪心而无谋,先用厚礼贿赂了他,然后加紧工期造成了桥,并且修筑了瓮城防守。从此以后北方边境防御侵略的战事就没完没了,至今还成为边患,这都是由于王?的贪财引起的。所以贪财的人担任了统帅,边关的大门到晚间也还洞开着无人把守。懂得这个道理,即使是郢书燕说式的穿凿附会,廉耻之意或许也可以用来治国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559970.html
相关阅读:《崔浩字伯深》阅读答案及翻译
《冷泉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潘将军失珠》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