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袁枚
凡山离城辄远,惟桂林诸山离城独近。余寓太守署中,晡食后即于于焉而游。先登独秀峰,历三百六级诣其巅,一城烟火如绘。北下至风洞,望七星岩,如七穹龟团伏地上。
次日过普陀,到栖霞寺。山万仞壁立,旁有洞,道人秉火导入。初尚明,已而沉黑?渺。以石为天,以沙为地,以深壑为池,以悬崖为幔,以石脚插地为柱,以横石牵挂为栋梁。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馀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网、僧罄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计行二里馀,俾昼作夜,倘持火者不继,或堵洞口,如三良殉穆公之葬,永陷坎?中,非再开辟不见白日。吁,其危哉!所云亮处者,望东首正白。开门趋往扪之,竟是绝壁。方知日光从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门也。世有自谓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
次日往南熏亭。堤柳阴翳,山溪远萦绕,改险为平,别为一格。
又次日游木龙洞。洞甚狭,无火不能入。垂石乳如莲房半烂,又似郁肉漏脯,离离可摘。疑人有心腹肾肠,山亦如之。再至刘仙岩,登阁望斗鸡山,两翅展奋,但欠啼耳。腰有洞,空透如一轮明月。
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多剑穿虫齿。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夏然而止,西南无朋,东北丧偶,较他处山尤奇。余从东粤来,过阳朔,所见山业已应接不暇,单者,复者,丰者,杀者,揖让者,角斗者,绵延者,斩绝者,虽奇?九首、獾疏一角,下足喻其多且怪也。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
记丙辰余在金中丞署中,偶一出游,其时少,下省山水之乐。今隔五十而重来,一丘一壑,动生感慨,矧诸山之可喜可愕者哉?虑其忘,故咏以诗;虑未详,故又足以记。
注:①
晡食:晚餐。于于:行动悠然自得的样子。②
?(yǎo
)渺:深远广袤。③
郁肉漏脯:不
新鲜或腐败的肉。④
斩绝:陡峭壁立,犹如被刀斩过一样。
9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历三百六级诣其巅
诣:达到
B
.计行二里余,俾昼作夜
俾:使
C
.吁,其危哉
危:高
D
.其时少,不省山水之乐
省:明白
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桂林“
山之奇”
的一组是(3
分)
①
一城烟火如绘②
望七星岩,如七穹龟团伏地上③
次日过普陀,到栖霞寺④
登阁望斗鸡山,两翅展奋,但欠啼耳⑤
突然而起,戛然而止⑥
矧诸山之可喜可愕者哉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桂林的山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的山离城近,奇峰罗列,耸拔陡峭,诡异多姿,山多溶洞,迷幻绮丽。
B
.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特点,以写栖霞山洞为主,附带描写其他景点,随手刻画,下语不多而得山水之神髓。
C
.作者在记叙与描写中穿插着议论,与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中传达的理趣是相同。
D
.文章结尾补叙五十前游览过桂林的经历,以少时不识山水之乐,衬托今天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12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
)方知日光从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门也。(3
分)
(2
)世有自谓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3
分)
(3
)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3
分)
13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
处)(3
分)
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发,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
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
(选自包拯《乞不用赃吏》,有删节)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603964.html
相关阅读:《冷泉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潘将军失珠》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浩字伯深》阅读答案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