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
题。(
19
分)
李?谋袭蔡州。?每得隆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厚待吴秀琳,与之谋取蔡。秀琳曰:“
公欲取蔡,非得李?不可,秀琳无能为也。”
?者,淮西骑将,有勇略,守兴桥栅。庚辰,?帅士卒刈麦于张柴村。?召厢虞候史用诚,戒之曰:“
尔以三百骑伏彼林中,又使人摇帜于前,若将焚其麦积者。?素易官军,必轻骑来逐之,尔乃发骑掩之,必擒之。”
用诚如言而往,生擒?以归。将士以?向日多杀官军,争请杀之,?不许,释缚,待以客礼。李?言于李?曰:“
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比贼将闻之,元济已成擒矣。”
?然之。
辛未,李?命李?、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军出,不知所之。?曰:“
但东行。”
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及烽子。据其栅,命士卒少休,食干糟,整羁鞠,留义成军五百人镇之。命丁士良将五百人断洄曲及诸道桥梁,复夜引兵出门。诸将请所之,?曰:“
入蔡州取吴元济!”
诸将皆失色。监军哭曰:“
果落李?奸计!”
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令惊之以混军声。
壬申,四鼓,?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李忠义?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
官军至矣!”
元济尚寝,笑曰:“
俘囚为盗耳!
晓当尽戮之。”
又有告者曰:“
城陷矣!”
元济曰:“
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
乃帅左右登牙城拒战。?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其器械。癸酉,复攻之,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猬毛。晡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甲戌,?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是日,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二万余人相继来降。
(节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
[
注]
李忠义是蔡州降将。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素易官军
易:轻视
B
.尔乃发骑掩之
掩:掩护
C
.?其城为坎以先登
?:用锄头挖
D
.?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诣:到……
去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若将焚其麦积者
以为莫己若者
B
.李?言于李?曰
龟玉毁于椟中
C
.诸将请所之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
.俘囚为盗耳
为击破沛公军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文紧扣“
谋”
和“
袭”
,把李?的雄才大略和超群智谋刻画得栩栩如生。李?雪夜奇袭蔡州,活捉吴元济的故事叙述得脉络清晰,声色兼备。
B
.李?攻打蔡州,采纳蔡州降将李?的意见;任命李?、李忠义两降将作为作战先锋;委派他们在关键时刻,率先攻城:这些都表现了李?用人不疑的眼光和胆识。
C
.本文描写历史人物客观、真实。李?选择在大雪之夜攻打蔡州,军队夜行七十里,人马冻死很多,可见李?有点贪功冒进;而且将士们都畏惧他,可见他对待部卒不够宽厚。
D
.本文采用多处对比,如李?与吴元济的对比,吴元济的愚蠢、刚愎反衬出李?的足智多谋;李?与其诸将相比,也表现出他超群的胆略。这样,既使人物形象鲜明活泼,又避免行文的平淡单调。
19
.用“
/”
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
分)
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
20
.把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①
想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4
分)
②
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3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s://www.jiyifa.com/gaozhong/606138.html
相关阅读:《崔浩字伯深》阅读答案及翻译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冷泉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潘将军失珠》阅读答案及翻译